[转载]从外相上师瑜伽中讲解密宗四精要法(四):认识智
(2012-02-06 13:15:34)
标签:
转载 |
分类: 佛学 |
三、认识智慧
(一)修学禅定应具备次第
认识智慧为禅定。修学禅定首先要知道禅定的次第道。
禅定有很多很多,初次修学禅定要知道一切禅定的起发点是什么?这种禅定修到什么境界可以进入下一步?如果没有修行的次第,禅定可能前十年也是这样,后十年也是这样,没有丝毫进展。我给你们讲一个公案,这个公案非常非常有意义。
当时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不间断地修学禅定至少几个小时,站在时间的角度上,非常了不起。我问那位居士:“你修学禅定是依止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导师,还是看看书,然后按照书本修行?”他说:“当今在汉地,要依止一位导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就是看看书,书本上怎么写,就怎么修。”我又问:“你所修学的禅定有没有一个次第道?你所护持的对境是什么?”当时他回答说:“不懂什么是禅定护持的对境,只知道要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若我们修行禅定没有一个次第道,仅仅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只能说明我们行持的禅定完全没有目的,完全是一个迷惑修法。因为平静状态的范围太广了,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有三百六十个平静状态,世间禅定四禅而支分的十七天有十七个平静状态,无色界天四空处有四个平静状态,出世间九乘之地有九个平静状态,如果不能辨别上下不同之特点,你所修行的若是外道教之平静状态,别说解脱,连成佛的种子也无法播下。这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必须铭记心中,文字只是见解的诠释,具体操作方式必须借助上师的教言。堪布昂琼曾经说过:“即便通达多少理论,但在实修的过程中若不借助上师的窍诀,即身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因为文字描述是粗糙的,只能告诉我们大致的方向,而实修则是非常细致的。在修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准确的目标,就是盲修瞎练。就好比往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射箭一样,这是乱放箭。
修行应该在很清明的状态下行持,而不是在迷惑当中去行持。若不通达教理,仅仅在迷惑中信任一切修法,天天安住在犹如酣睡与闷厥的无念状态当中,并不是禅定,也不是成办解脱之因。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告诫我们,所修禅定若为世间禅定,配合行持善法积累福报,未来有可能投生到色界和无色界天;若未行持善法积累福报,未来可能投生为青蛙、蛇之类的冬眠动物。这可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以后在修的过程中时时要铭记这些道理。
可能很多弟子都觉得自己的禅定很清明。但禅定之中的清明和第六识有什么区别?这里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地方。细致观待,我们第六识的清明只能一心一用,比如手里用刀切东西的时候会小心谨慎;那禅定当中自认为的清明状态,如是操作会不会切到手呢?若是的话,比我们日常思维还迷惑的话,还叫什么清明呢?第六识一心只能一用,修学禅定的目的是一心多用到一心遍知。若没有往这方面发展,你所谓的清明还是自欺欺人。有情和无情就是通过明了而辨别的,我们是有情众生,禅定之中有明了很正常,关键是这个明了“明”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