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小非减持证监会救市3000点保卫战 |
分类: 股市纵横 |
1,上周日晚,证监会突然出台《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背景是,上周沪指跌破3100点,中石油破发,市场信心已经崩溃。此时,千呼万唤之后,政策终于出台,然而问题是,周一开市,沪深两市跳空高开后,股指便一路下探,走势疲弱,令人失望。
请问,您认为《指导意见》能否消除市场对于大小非解禁的忧虑?《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否说明此前态度模糊的管理层对于救市与否已经做出了明确的选择?而周一市场的表现是否说明,对于目前的中国股市,单纯一剂“猛药”难以奏效,投资者应期待更多的救市政策陆续出台?
侯宁:虽是出于好心,但在我看来,此时“救市”本便是不智之举,所以在周日晚有几个网站让我点评证监会的政策时,我才用了“无话可说”四个字来回答。
为什么?因为在绝对和相对估值依旧偏高的情况下贸然出手解救一个已经步入熊市的市场,结果只能迎来如我此前反复讲过的结果——愈救愈熊。而且,因为实际上救不了市,带去的另一个恶果便是让许多不明就里的散户再度入场追高从而沦为新的被套一族。
所以,我的立场从来是清楚的:不反对救市,但反对盲目救市,也反对在一些舆论压力下昏头昏脑的出招救市。更何况,本次出台的《指导意见》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小非解禁的速率之外,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通过股改契约化了的可以解禁的大小非存量。
当然,更为根本的问题是,本轮熊市源于去年前年以来一年多的疯牛行情,源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不确定性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必然缩水等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因此,单单推出一个小小的措施根本无法救市。只不过,这项政策的急切出台毕竟也体现了监管层对市场调整的忧心和对广大散户的呵护之情,所以大家在此时原则上不要对反弹抱太大期望的同时,还是需要理解监管层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我看来,在今年,在奥运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全方位的,多层面的,绝非短期内靠一两项措施所能应对。
2,近日有市场人士称,在目前投资者信心极度脆弱,市场暴跌不止的情况下,股指的涨跌已完全被宏观指数所“挟持”,整个A股市场在一季度中期后,很大程度上已难以看到个股、板块、行业的区别,所有上市公司只浓缩为一家“中国CPI股份有限公司”。
请问,您是否同意上述说法?普通投资者应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对于股市的影响,并做出应对?投资者在目前股市已进入底部调整期的背景下,除了持股待机外,能否有更为主动的操作?二季度,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哪些板块?
侯宁:中国股市虽然目前还难说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如果国民经济总体预期上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它是一定会折射到股市的。也就是说,对一个新型的股市而言,宏观经济可以像四年熊市期间的情况一样少受甚至不受其影响,但新型股市却一定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制约。正因如此,才有了你说的宏观指数“挟持”股市的现象。尤其是在市场刚刚经历了疯牛行情,本身便存在巨大调整要求的前提下,股市便更显得容易被“挟持”了。拿个股、板块、行业的表现来看,其实他们早已在前期便严重透支了相应的利好,而且即便有个别股票跌出了价值,其整固时间也会受到大势影响,所以并不足以启动“个股行情”。
从目前的股市走势看,虽然在3000整数关口还可能进行抵抗性震荡,但向下跌破3000应不是难事,而在此后能否在5年线一线构成防线,当是我们中期观察的重点。
3,本周操作提示。
侯宁:跌至如今,虽然我一直秉承有话直说、实话实说的写作风格,但许多圈内的朋友近些天纷纷都打电话或留言想让我也给出一些“利好”的政策性建议。对此利国利民之努力,作为一个“无党派爱国个人”,我必当竭力为之。但毕竟,今年股市所遇问题不单局限于股市之内,所以在真正止跌之前,我建议普通散户投资者还是持币观望为佳。当然,自恃“短线高手”的尽管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