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怎样,文学名人周梅森近日在财经圈里却真的出了名了,其名气不仅突出了原本的小圈子,而且已经“深入”到了股改战役的第一线。原因在于,周先生虽然拥有一定的社会声望,但却是以一个“弱者”的身份现身于股改博弈中的。而在股市这个圈子里,“资本项目”下的弱势群体早已被股市搞得晕头转向,怨声连连,急需有认为其奔走呼号。 所以,当周梅森先生以极富文采的一连串“我愤怒”登场后,财经舆论界便一片大哗,感叹和赞誉接踵而至,采访的记者估计也早已踏破了周先生的门槛。 对周而言,这次或许只是无心插柳的“策划”是绝对成功的,其在中国财经圈的“广告费”也肯定已全部“免单”。至少,周先生的书我以后是要看一看了。 更重要的是,周大作家此次出手,矛盾直指管理层、国资委和上市公司大股东,直斥“上市公司大股东”在玩弄“资本强权”,毫无诚意,实在是说出了股市弱势群体的心里话,舆论“得分”是肯定的了。毕竟,这位文学名人在资本上虽然相对弱势,但因其属于“圈外人”,相对信用“失分”的股市而言,则无疑具有某种特殊的道德优势。 中国股市的信用损失是惨重的。试想,如果飞人刘翔也投资股票,也赔个“腰斩”或更惨,最后也发表一纸声明,声讨大股东及其支持者“欺人太甚”,这个极度低迷的市场面对的舆论场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事实上,就笔者所知,参与市场并赔钱的名人是很多的。譬如电影明星潘虹女士,据闻便是赔过近百万的名人之一。四年前笔者应邀在中央台作电影频道嘉宾,点评电影《股啊股》时,便听到潘虹女士投资股市的“悲惨”故事。换做今天,潘女士没准也会加入到“数落”中国股市的行列中来。 热闹么,热闹!好玩么?不好玩!事实上,当一个市场、一场改革失去大多数民众的衷心支持之时,问题便很严重了。 对一个必须搞好的新兴市场,对于这场“只许胜不许败”、事关金融体制改革全局的变革而言,舆论场应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考量。而当央行刚刚发布了我国首份金融稳定报告,得出了“总体稳定”的结论之时,我们又怎能忽视一个颇有声望的名人“发难”金融市场所带来的警示呢?建行被指为“人造美女”,我们的金融市场管理者难道还不能放下架子,深刻反省么? 当然,周先生的呼吁虽然得到舆论响应且富于不小的警示意义,但这并不表示名人便只能赚不能赔。相反,名人作家投资股票和普通散户是没多大区别的,甚至,由于其“文学天赋”,他们可能还不如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所以其赔钱被套倒没什么值得惊诧的东西。据记载,名人如大文豪巴尔扎克者,其一生都在拿自己的版权和稿费进行投资,但却从来没有过成功的纪录,以至去世时连安葬费都需要东挪西凑。如此,周梅森先生还有何可抱怨的呢? 然而,周先生不仅抱怨了,而且还得到了广泛的共鸣和支持。以至于钱财虽然暂时受损,但却“名上加名”,声名远播。为什么?核心就在于游戏规则在人们眼里变成了“玩偶”,而“三公”也似乎成了破庙里“关公”一般的摆设。如此,又有谁会心悦诚服地向“三公”顶礼膜拜呢? |
后一篇:当较真左小蕾遭遇股市“娱乐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