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要紧急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说起来很内疚,昨天中午,新闻分析会,给同事做一个简短的记者重视数字的培训,还举到华为的例子,数字表明,中国一年自杀未遂200万,自杀成功27.8万,15-44岁青壮年自杀是第一位死亡原因。按照这个数据,每年我国每万人自杀死亡率为万分之2.15左右。对于7万员工的华为来说,员工自杀率还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中午才说这些,下午就传来又有华为员工跳楼的事情。又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非常痛惜,痛惜之余,我想现在不是华为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损失,也不是要指责华为企业文化那些虚的层面了,华为一定要尽快建立起心理干预机制。
以现在的市场竞争情况,华为放弃竞争,做一个其乐融融的企业,那是不可能,但是有压力一定会出现极端现象吗?我想一些地方一定是出了问题。
看看几例华为跳楼自杀的事,这些员工大部分不是深思熟虑想要自杀,而是在相对正常的状态下,尤其是最近这一例,是在食堂吃饭,从三楼跳到了餐厅里,可以说是短时间处于精神失控状态。
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一个人能短时间精神失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个有物质的原因、非物质的原因,比如有人长时间坐火车就会出现精神失控,华为需要从研发部门的建筑格局、空气流通程度、休息区的布置、室内是否有背景音乐、办公区的色彩、办公桌的色彩、办公桌能否调节等多个方面,为员工,尤其是研发的工程师们建立一个相对舒适,可以放松的工作空间。因为这些工程师们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进行研发、写代码,不仅是压力大,枯燥、而且容易形成自闭倾向。我去爱立信和诺基亚看过,他们研发部门的休息区都是较为宽大,色彩柔和、办公桌可以调节,工作时可以坐,也可以站着办公,在办公区的健身和身体调养功能也较为完善。我去华为时,展示给我的主要产品、工作业绩,研发区不让进,不是了解华为的情况,不知这个层面的问题有没有得到充分关注?我想,这些一定是要认真关注,努力改善的。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心理的调节的沟通,对于工程师不能仅是管理,不能仅管理机器角度看员工,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也必须尽快建立交流机制,缓解压力、疏导冲突。在军队中,面对着死亡的压力,面对生死考验,压力大不大,当然大,所以就是需要心理的释放,在西方的军队中有随军牧师,工作就是心理辅导员,而我军建立之初就创造性的建立了指导员制度,其实也起到了了解战士心理,对于战士进行心理辅导的作用。我想,华为也是和军队一样,面对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今天任正非先生作为精神领袖,虽然可以影响大家,但是他的坚韧无法影响到几万华为普通员工,这必须要有心理辅导。当然未必要在华为也设一个指导员,但是一定要部分人来担负这样的工作。
今天的华为员工自杀不是仅是企业的面子,企业的形象问题,不断出现同样问题,就会影响华为最为核心竞争力,人才队伍。这已经是一件必须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了。
我希望我们看到的不是华为把这样一件事作为危机事件,而是希望看到华为高层的反思,能够为华为员工做一些切实的事情,让华为成功,也让华为人幸福!
更多通信业专业信息请访问飞象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