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光线世纪华友合并分手 |
分类: 行业技术 |
光线和华友世纪合并消息不过传出三个月,分手的信息又传来,令人不解的是,不仅是合并不成,分手之中又加入了放多“阴谋和政治”的气息,匿名电话,相互攻击,合并还没有执行好,分手还要撕开血淋淋的伤口。真是令人失望。
要说这两个企业为什么分手,原因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对外企业战略不一致的说辞,肯定只是外交辞令,连企业战略都不一致,这个都没有想清楚,当初为什么合并?
以我的看法,当初合并时“光线传媒初期持股42%,两年内最高有望达65%,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将出任新公司“光线华友”董事长兼CEO,华友世纪董事长兼CEO王秦岱则将退出新公司。”这样一个合并后的结果,必须要有一定经济层面的交易,王秦岱要退出新公司是需要交换条件的,现在光线持投42%,也必须要有世纪华友的业绩来做支撑。合并之初是需要从原来的估计到落实到财务数据上,这个层面上就较为复杂了,我想也正是这个层面无法兑现,最后导致合并无法进行。
这两个企业最终分手,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大问题,分别在不同的行业,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都不同,要做好文化的融合也是有着较大的问题。这其中有哪些冲突了解不深,但是分手的传闻一出,就马上出现在匿名电话事件,让这两家公司面对不仅是分手问题,还有许多企业政治给企业抹了很多黑,好聚也好散不了。
此次合并的失败对于两家企业都是打击,虽然两家企业都有各自的业务,都做各自的事情,不会因为这次合并失败出现根本的问题。但是合并失败前期大量的财务成本都打了水漂,直接的经济损失就不是一个小数字。而合并失败对于企业形象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这样重大的战略决策没有经过精心研究,最后导致短时间内就失败。外界自然要置疑两家公司最高层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对于上市公司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华友的股价下跌很充分的说明问题,以后光线要上市,也要多花不少公关的费用。这样的事对企业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两家公司的最高层少说有半年时间无法全力关注业务,时间成本也是不少的。这种事还是少发生为好。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在做合并这样重大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先恋爱后结婚,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以后的合作过程中不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