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学者自杀人民大学中文系余虹普通人海子顾城西川诗人终极关怀 |
分类: 人间冷暖 |
学者自杀并不比普通人自杀更凄美
还是说点周末话题吧。
一年间经历了生死的煎熬,对于生死的话题更加关心,十天前人民大学中文系的余虹教授弃世而去,我也是人大中文系毕业的研究生,所以对于余教授的去世更加关注了。
今年经历亲人去世的生死煎熬,对于生死似乎看得更透些。其实如果到了最难的边缘,有时离开真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看到亲人在每天蒙受了难言描述的煎熬,我更愿她早点离开,希望她早些解脱。所以对于自杀,我是尊重的,我觉得这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方式。尤其是深思熟虑有准备的自杀,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敢面对死亡,不是每个有都有勇气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对于自杀者,我是尊重的,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他们的选择。当然最好的情况不是一时想不开,不是赌气,自杀已经是中国农村妇女重要的死亡方式之一,这种情况还是少出现的好。
然而,看看一些纪念余教授的文章,又有一点隐忧,一个学者的自杀,比一般普通人得到关注,那是自然的,但是我想不需要美化自杀,把自杀冠上美丽的光环。“诗人之死”、“为了致命的美而死”“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探索生命的终极”,甚至上升到对时代和命运的抗争。我想,真是没有必要这样美化自杀,不管对于谁,自杀其实是一种失败后的无奈的选择,一个学者依然是这样,不是学者的自杀就比普通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我们所有的一切,只是坦然面对就行了。无论如何自杀都是一件无奈的事,一个人选择了自杀,不想再在这个世界生存,必不想把打自己扮演起来,供世人观赏。余虹教授为什么自杀,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谜永远解不开了。但是为什么要解开呢?解开有意义吗?至于一定要把余教授罩上光环,其实很可能不是余教授的本意,否则他也不会选择自杀。
还有一个更为真奇怪的事,就是所谓诗人自杀比普通人更有价值,也是有凄美之感。这真令人奇怪,数年前顾城杀妻自杀,说再多的纠缠不清的关系,无非是婚外恋导致暴力犯罪,这事多了,结果我看到最极端的评价是“和周作人当汉奸一样,我们无法理解,那是另一种超越。”似乎完全拥有了道德的豁免权。海子是我同时代的人,在世时基本没有什么名气,那时他的朋友西川早就很有名了,诗歌的成就远比海子大的,后来海子自杀了,西川把他诗整理出版,结果因为自杀现在海子诗歌成就好像要远比西川大了。
现在又有人想把余虹教授整成诗人了,我看,人都去了,还是让人家安安静静地去吧,其实诗人自杀,和平常人自杀,并无特别之处,都是失败者的无奈选择。写这段文字还有另一个含义,有文章说,余虹的不少学生更相信为师是“选择死亡来对人生终极意义做出回答”,“又一次证明了死亡之美”,我作为师兄要劝劝师弟、师妹们别做这种幻化的梦,自杀都是很无奈的。虽然学着文学,以后你们做文学的很少,多一点踏实的心态面向未来生活,比所谓的诗人气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