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股蓄势待发

(2010-03-29 23:48:33)
标签:

财经

分类: 大势

    A股市场于2009年前七个月大幅上扬105%(同期中国新增贷款增长
81%),随后冲高回落,于区间内窄幅徘徊。迄今,中国股市跑输多数全球股市,上证指数下
跌9﹒7%,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则下跌7%。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全球各国世界指数则上升
1﹒7%。A股与H股的溢价达到15﹒6%,也逼近历史低位。根据资料提供商EPFR发布
的数据,中国焦点基金于2010年前11周中的9周出现资金净流出。

            *A股会于中期内上扬*

  最初国内股市回落时,新增贷款增长步伐放缓,贴现票据融资到期,以及估值偏高与新股供
应压力加大的忧虑逐步升温。今年,在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上调准备金率以及决策者出台令房地产
行业降温的措施后,市场情绪一直保持谨慎。许多投资者目前主要注重判断政府对退出刺激措施
、控制通胀以及处理贸易紧张局势的态度,而我们认为A股会于中期内上扬,若干原因如下:


  充裕的资金以及负实际利率的影响。决策者承诺将维持相关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广义M2
货币供应增长预期将由2009年的近30%放缓至2010年的17%,今年的贷款目标设为
人民币7﹒5万亿元。虽然增幅低于去年的水平,但企业及居民存款结余不断增加,应可为股票
投资提供支持。此外,2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2﹒7%,进而令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跌至为
-0﹒45%。监于价格通胀可能会于2010年第三季度之前升至4%附近,倘央行不大幅加
息,实际存款利率仍可能为负。面对财富缩水的威胁,资金应会加大对股市的配置比例。

            *股票开户及基金认购增加*

  股票开户数及基金认购数不断增加。初步迹象显示,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意欲正在改善。尽
管新增股票交易帐户数远低于去年的历史水平,但3月中旬的新增帐户达到352﹐201个,
这是自中国农历新年假期以来连续第三周增加,也是自2009年12月份以来的最大增幅。根
据TX Consulting发布的资料,2010年1至2月份期间,总共有13只共同基
金推出,而去年同期仅有8只;认购总额达247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155亿元人民
币。证监会允许基金管理公司于年内推出更多的基金,但前提是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个类别。


  国内投资选择有限,因政府收紧房地产市场(特别是非首次购房者的首付款比例已上调至
40%,而按揭利率溢价最高达10%)正在对潜在的资本升值构成制约,投资者很可能增加对
股票而非房地产的投资。

             *第二季投资情绪趋向乐观*

  人民币再度升值及股指期货推出。人民币再度升值及新金融产品的推出将进一步吸引资金流
入中国股市。中美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争论愈发激烈,而中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强硬。货币市场对目
前的环境反映消极,过去两周,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仅由6﹒63升至
6﹒68。然而,多数观察家预期人民币将恢复长期逐步升值的趋势,以便政府降低输入型通胀
以及促进国内消费。此外,股指期货、保证金交易以及卖空于年内的推出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而且应能推高A股的成交量。股市相关官员也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发展列为
2010年的首要任务,计划于年内推出超过10只新ETF,数量是2009年的两倍。


  盈利及估值将提振股市。国内上市公司迄今公布的09年第四季度业绩显示,企业盈利增长
87﹒8%(部分原因是08年第四季度的基数较低),而已公布业绩的企业仅超过三分之一。
尽管2010年的盈利预测已经下调,但受益于国内经济强劲增长、政府实施促进消费政策以及
出口复苏,多数行业的公司应会继续取得稳步的盈利增长。业界对上证300指数2010年及
2011年的盈利增长预测一致为近23%及近19%。目前的市盈率预测已跌至自2009年
3月以来的低位。上证指数的市盈率预测为16﹒3倍,低于2009年8月的约26倍。同样
,H股指数目前的市盈率预测为12﹒4倍,低于2009年8月的约16倍。


  国内投资者反馈。我们发现第二季度的投资情绪仍趋向于乐观。投资者认为,A股市场目前
已消化政策紧缩,而且尽管通胀压力会逐步显现,但这将令人民币升值加速。与政府的地区发展
规划、节能科技、高速铁路以及上海世博会有关的行业受到追捧。有关拖累市场的忧虑包括全球
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以及利率上调。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 李晶Jing Ulrich》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