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证综指在摸高至2300点之后一路下滑,似乎应验了2300点是这轮反弹高点的预言。两市再次放出的巨大成交也表明,很多人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卖出以规避风险。
很难说今天的卖出是对还是错。但我想说的是,在反弹趋势确立之后,只要大盘没有形成双顶或者多重顶,那么捂股仍然是最好的操作策略,只有时间的利得才能最终保证投资者最后拥有超越大盘的收益。
先不说2005年以来的牛市,就拿去年11月5日国务院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导致的股票市场反弹的数据就可证明。如果以11月5日收盘价买入A股股票持有至今,那么,买入其中的253只,收益将超过100%;买入另外的1000只,收益在50-100%之间;还有215只股票收益在30-50%之间。除非不幸买入了云化系、盐湖系等重组复牌股票才会导致亏损,但这些下跌的股票仅仅只有11只。如果不是买入股票而是买入ETF,收益最少也是25.46%,最多会是54.23%。如果买入封闭式基金,那么最少的收益也是19.68%,而最多的会达到55.82%。
很多人,包括大多数证券分析师也在告诫投资者,要波段操作。但上面的统计数据说明,当趋势确立时,选择捂股--不论买入的是什么股票--才是最好的操作策略。
我曾经在2005年底以7.1元的价格买入中金黄金,在2006年2月7日时以14元卖出,“成功逃顶”。但在短暂回调之后,该股一路上扬,又在2007年中以高出卖出价3倍的价格44元买入,后以80元卖出,不想其最高涨至159元,自叹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不能捂股而频繁换股源于心里的恐慌,而频繁换股必然加大交易费用,这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失去了时间的利得。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去年4月份印花税利好出台之后入市,投入资金20万元,至今还亏损一半左右。而他自己统计的到年底的交易量是700多万元。如果以证券公司实际收取的单边千分之三费率计算,交易费用就是4万多元,加上印花税等杂项就是5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他亏损的一半源于频繁换股操作导致的交易费用的支出。
频繁换股的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自己买的股票究竟有没有价值,现在的价格是高了还是在底部。在经济危机雾霾仍没散去的今天,这确实是一个恼人的问题。一个不动脑筋的方法是买入ETF或者封闭式基金,当然结果可能比选对股票收益来得低。当前有一个行业的股票可以说有投资价值,而且价格可能还在底部,那就是我一直看中的黄金股。还拿中金黄金来说,2007年中时,该股的价格在45元左右,而其时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在650美元一盎司附近。今天中金黄金的价格仍然在45元左右,但国际市场黄金的价格已经超过900美元一盎司。不管从短期还是中期来说,只要经济危机的阴影不散去,经济增长不重来,那么黄金的避险功能会导致其价格一直坚挺,黄金股的业绩就会水涨船高增长,其股价也不会一直就躺在那里一动不动。而如果黄金价格再上涨,那刺激黄金股价上涨的理由就更加充分,因此何惧大盘的涨与跌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