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日记 |
龚方雄:17日“房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政策的发布,对房地产企业影响比较大,这会摊薄房地产企业的利润。我预计,从短期来看,将对金融板块产生影响,因为房地产企业利润的收缩会影响金融信贷收入,呆坏账的调整。但是,这项政策对A股大市影响并不大,主要的影响在于心理方面的,市场的风险意识会增加。
《中国经营报》: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A股出现了泡沫,你如何评价?
龚方雄:因为泡沫是不可预测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泡沫都是事后判断。在目前任何人做出泡沫的预测都是不自量力的。
我们的判断是,从总体上看,A股并不算贵,A股仍将维持上涨的趋势。原因是维持A股向上的重大制度和政策因素没有发生改变,同时企业资产回报率和总资产回报率仍在提高。
但是短期内可能出现技术调整。原因是,A股涨得太快了,很多股票的K线已经立起来了。按照这种速度涨下去,不长时间指数就会上一万点。但是如果涨得过快,会引发货币当局更多的紧缩性措施。市场适当调整消化一下,更有利于未来的A股向上。
《中国经营报》:含H股的A股最近全面上涨,A股溢价于H股,这种现象是短期性的,还是一种趋势?
龚方雄:A股溢价于H股是可持续性的。如果未来QFII和QDII不断完善,两地资本市场完全打通,这种价差可能会缩小。
A股溢价于H股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地的投资群体不同。A股的投资者主要是国内投资者,而H股投资者属于国际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可以选择其他新兴市场产品,而A股投资者却不能。同时,两地的投资风格不同,H股投资者更考虑全球因素影响。
二是市场的流动性不同。内地的流动性过剩远远大于香港市场,目前大量过剩资金涌入A股,所以使得A股溢价于H股。
《中国经营报》:A股会领导H股吗?
龚方雄:从长期来看,应该是A股领导H股。毕竟A股市场比H股要大,大市场总会引领小市场。不过,现在的情况是,H股投资者不愿跟着A股走,认为A股过分透支了未来。
《中国经营报》:你对2007年的A股投资收益有何预期?在2007年你看好哪些行业板块?
龚方雄:A股涨到3500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从长期来看,我们会看好消费类公司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公司,如果金融和地产经过一个调整后,我们还会看好金融和地产股票,因为它们是受惠于国民经济增长最多的两个行业。
链接1:
1月15日可能是分水岭!这一天,被外资投行看淡的上证综指大涨126.59点。
当天晚上的道琼斯报道分析说,香港股市受“中国大陆”等股市的提振,收于20000点之上。这一说法颇为鲜见,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内,H股一直是A股的风向标;而现在,A股似乎要成为新的领导者。
分道扬镳
A股曾经经历过难堪!
“在2004年和2005年熊市的时候,外资一直看低A股。先是从A股的20倍市盈率看低到10倍市盈率,等降到10倍的时候,还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本身是有问题的,存在制度风险,所以还要来个风险折价。到了最后,竟然有人认为中国股市只有五只股票可以投资。A股当时被边缘化了。”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滕泰回忆说。
进入2006年,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效应开始显现。在制度效应的催动下,A股有了上涨的动能。不过,在2006年整个上升通道中,A股基本上依附于港股的趋势进退。
最典型的莫过于2006年10月,工行“A+H”上海、香港两地同时上市。A股仍然谈大盘股“色变”,那些“巨无霸”只有在H股的拉动下才能止跌回稳。
这个时刻,投资者们突然发现,A股仍然大幅折价于H股,与H股比较,A股仍然很便宜,A股价值重估行情再次爆发。
种种迹象显示,以工行上市为起点,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折价回归之路后,A股似乎要与H股分道扬镳。
在进入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恒生指数创下了20463点新高后,外资投行开始唱空。大摩最先抛出泡沫论,一份题为《2007:熊在守候》直言A股要经历大调整。
不过,罕见的现象却发生了。
在香港市场上,恒生指数和中资银行股在外资投行的唱空下,应声下跌,度过了新年的第一次大幅调整;而上证综指却逆势上涨。
以1月16日收盘价计算,在38只同时含有“A+H”股票中,除了华能国际和鞍钢股份等几只A股微弱折价于H股外,其他A股全部溢价于H股。其中,中国人寿A股以45.05元的价格超过H股近80%
更为罕见的是,在最近两周的交易中,推动全球资产价格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国际油价在2007年1月6日开始暴跌后,美国道琼斯指数首先做出了反应,创出历史新高。
而以前往往是恒生指数会与道琼斯指数联动创出新高。然而,此时A股似乎替代了低迷的H股,正在成为推动亚太股市走强的最主要力量。
长期趋势
2007年新年后,A股和H股的背离让分析师们打起了口水仗。
A股估值高于H股估值,这是一个暂时现象,还是一个长期趋势?中国人寿是A股贵了,还是H股被低估了?
两个市场的分歧如此之大,但总有一方是错的。泡沫抑或合理——究竟是谁错了?
“‘如果有更多的钱,我们会继续买入’。这样的话最近在中国股市中可以经常听到,我上次听到类似的话是在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牛市往往都是以超量的买入而终结,买者的行为结束了他们的梦想。”大摩的中国战略分析师娄冈说。
与大摩的分析师一样,部分外资投行分析师认为,A股大幅溢价于H股是不可持续的,A股迟早要回归H股。
而多数内资券商和机构则针锋相对——A股并未出现泡沫!甚至有国内机构认为,大盘蓝筹股的回归抬升了A股的价值中枢。随着中国人寿、工行和中国石化等大盘蓝筹股A股的全面溢价,A股已夺回定价权,未来将领导H股。
滕泰说:“A股目前的走势还是比较合理的,不能说是泡沫。首先是A股过去被低估得太严重了,现在股市走强,创造了财富效应,带动了国内投资者的热情。目前是大盘股带动了指数虚涨,从沪深300在2007年的估值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
滕泰以中国人寿A股的H股差异为例说明A股定价的合理性。
“我们是中国人寿的主承销商之一,在我们的报告中,2007年定到了30元,2008年定到了39元,现在中国人寿一步到位,涨到了40多元。这种上涨是正常的,因为中国人寿的A股实际流通仅6亿股,投资需求太大。”
“而中国人寿H股的流通盘超过A股的十倍,香港投资者是全球配置资源,不存在市场稀缺性。他们认为人寿被高估了,就会配置其他更便宜的保险股,没有必要追高。”滕泰说。
“从长期来看,A股领导H股是一个趋势。香港市场最好的公司是汇丰控股,其他都是中国的大盘蓝筹股,香港本身的产业是空的。而中国是未来的经济强国,有大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同时随着中石油、中移动等大盘蓝筹股回归A股,两地的上市公司结构会此消彼长。未来A股的广度和深度将超过H股。”滕泰说。
链接2:
面对着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LFC.NYSE)
机构加大持股结构调整
“从技术分析和估值来看,目前大盘向下的动能多过向上的动能,不过,与此同时,场内外充裕的资金,机构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仍在,所以短期内大幅调整的可能性非常小,”某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说,“目前我们进退两难,股指新高不断,继续追高的话没有合适的品种,但如果不追高,万一股市接着涨,又怕踏空行情。”
近期,不少基金都给投资者派发了“红包”,有的甚至是大红包,像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旗下的宝康灵活配置基金,每10份基金单位派发现金红利13.90元,再次刷新了内地开放式基金单次分红的纪录。怎样看待基金高比例分红?“对于一家优秀的基金公司,如果预期未来市场是一个上升的趋势的就应该选择尽量不分红。”中信基金副总经理丁楹如此表示。如此看来,目前出现的基金分红潮其实是基金经理们基于未来一段时间股市不确定性而主动进行持股结构调整。
新年投资首选高成长股
2007
冯刚认为选股上可以注重两点:首先关注每个子行业的龙头,尤其重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其次在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不仅是低估的行业会有超出预期的表现,每个行业中也有被市场错误低估的个股。
“我们现在买入的品种主要是那些未来几年业绩持续向好的,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常永涛表示。
“具有高成长性的成长股在一季度将有超越大盘的表现。”过去一年里旗下基金增值势头最猛的基金公司之一——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总经理傅德修告诉记者。
除了老牌成长股外,“在大盘股被快速拉升的过程中,市场出现不少被低沽的中小盘还值得关注。”一位私募基金老总向记者表示,“大盘蓝筹股的预期比较稳定,业绩不容易出现爆炸性增长;而成长股则不同,业绩随时可能出现大幅上涨,因此,在目前蓝筹股价值已经被充分挖掘的市场状况下,投资成长股是最佳的选择。”
前一篇:投资日记 再说基金投资
后一篇:薛澜:H股高潮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