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日记  如何进行价值投资?

(2006-12-27 21:59:11)
分类: 投资日记
     12月27日,周三。上证综指收2536点,涨56点,成交462亿元。深圳成指收6489点,涨133点,成交199亿元。中国联通(600050)涨停,收4.41元,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其近期目标价为6元;工行再涨3.09%,收5.68元,其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合理估值为7元;中国石化(600028)涨1.55%,收9.15元,中信证券分析师再次调高目标价从10元至13.2元;宝钢股份(600019)涨3.29%,收8.16元,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其近期目标为9元。指数在大盘股的带动下誓有不到楼兰终不还的意味,这个楼兰不是2500点,也不是2700点,而是3000点。但现在绝对是一场机构的盛宴,估计大多数散户已然离场或轻仓,即使持有较多仓位者,大部分也没有在上涨的这些大盘股身上,所以在心理上带有一种焦躁甚至嫉妒,如果再这样下去,也可能忍不住要出手了。告诫大家的是,越是此时越要有耐心,情绪实际上是投资者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就向成功卖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从8月份以来,上证综指已经从低位上涨了60%多,但有的投资者却没有抓住这波行情踏空了,理由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去年以来大盘涨幅已经翻番,许多股票涨了一倍多,再也找不出可以投资的股票了。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经说过:“现今最有技巧的投资,其真实及私人目的就是要在枪响前起跑,要比群众的反应快,把劣等、跌价,以及没有价值的丢给其它人。”
 
  如果不想买入物非所值的股票,那么最好的方法便是运用价值投资。但是什么是价值投资?简单来说就是“用五元的价格购买价值十元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股票的价格低于价值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下列三种情况:
 
  (1) 优质股未被发现。某些优质的股票被市场所忽略,价格未能反映其真正价值;
 
  (2) 突发事件造成,例如伊利国债事件、阿胶商标权事件、恒瑞医药专利权一审败诉事件等,造成短暂的股票价格低于价值;
 
  (3) 合并、收购或破产,令一些珍贵的公司资产的价值被低估,造成价值投资的机会。
 
    但是运用价值投资,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其中最难的地方便是持之以恒,维持极高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运用价值投资,在某一段时期甚至好几年股价仍然很低迷,但价值投资者仍坚定信念,决不轻易放弃买入并持有高价值的股票。
 
    那么如何进行价值投资呢?我认为首先要控制自己的心理情绪。人最难控制的是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我们这些小投资者,常常受恐惧、贪婪、盲目乐观等情绪所主导,所以出现在高位盲目追货、低位止损卖出、或死抱劣质股不放等失败经历。投资大师林治(Peter Lynch)认为要达到良好的情绪要有下列条件: (1) 耐心及自持; (2) 毅力及能够忍受痛苦;(3) 客观及开放的胸襟; (4) 谦虚及弹性; (5) 独立研究及乐于承认错误;(6)常识及决断力。但很少有散户小投资者能同时拥有以上六个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买卖规则减少买卖次数从而减少情绪对我们投资股票的影响。
 
    价值投资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在理论上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
  
  虽然内在价值的理论定义非常简单也非常明确,但要精确甚至大概的计算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都是很困难的:(1)、“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琢磨的概念,这完全依赖于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其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以这个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现金流为基础而形成的判断有多大的可性度呢?(2)、影响折现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折现率,在不同的时点、针对不同的投资人会有相差悬殊的选择——这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如果不能解决对所谓内在价值的评估问题,那么又怎么运用价值投资呢?巴菲特是价值投资大师,但翻尽所有关于巴菲特的书籍及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大量的年报资料,虽然关于“内在价值”的字眼随处可见,他却从未告诉我们该如何去计算它。巴菲特最主要的合伙人查利·芒格还曾耐人寻味的说过这样的话:巴菲特常常提到现金流量但我却从未看到他做过什么计算,对此巴菲特解释说,一切的数字与资料都存在于他的脑子里,若某些投资需要经过复杂的运算那它就不值得投资。虽然也曾有人建立过计算公司内在价值或实质价值的完美公式,但却无法为公式里的变量提供准确的数据。
  
  关于内在价值的评估始终是一个模糊的问题,但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前辈大师们还是提供了一些“定性”的评估指标:
 
  (1)、没有公式能计算公司的真正价值,唯一的方法是彻底的了解这家公司;
 
  (2)、应该去偏爱那些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不需一再投入大量现金却能持续产生稳定现金流);
 
  (3)、目标公司就是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一家容易了解且其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的获利都很稳定的公司;
 
  (4)……………………………………………。
 
  也许“内在价值”是个个性性的东西,对它的评估一半取决于其本身另一半则取决于评估它的投资者。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巴菲特从不明确他自己的计算方式以免形成误导,况且巴菲特本人也不能保证他的计算方式是正确的,更不能保证是唯一正确的。在巴菲特的意识里“内在价值”也始终是个模糊的大概值,比如他曾在其年报中透露:如果两个对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都能熟悉的投资者对其“内在价值”进行评估那么差异应该不会到10%。
  
  显然所谓的模糊性就是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对此巴菲特们有他们的应对之道——“安全边际”,它的内涵就是投资的目标不仅仅是价值而是被低估的价值,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一个模糊值)大打折扣的公司才有吸引力,简而言之这个被加大的折扣就是安全边际,它让我们在对内在价值的评估中如果犯错误也不会有重大的损失。譬如现在市场中,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基金在以溢价交易,而同样在交易所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却以折价10%甚至30%的幅度在交易,那么买入折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就可以给投资者提供较大的安全边际,也就是即使大盘下跌,封闭式基金的分红也能对价格的下跌给予补偿。
 
     在任何时候都存在被低估的投资对象,“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关键还是要能找到价值低估的投资品种,这就跟价值投资无关了,世界上之所以只有一个巴菲特就在于此,因为每个人“脑中的资料与数字”是不一样的,这最终决定了投资的收益和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