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抵制浪潮我该怎么办?——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困惑

(2008-04-16 15:14:24)
标签:

文化

近几天,不断收到呼吁抵制法籍某超市及法国货的短信和QQ信息,内容大多相同,而事由也几乎是人尽皆知。
说实话,通过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及法国之前在对伊战争中的一些态度,我本对法国有一些好感,但这次在巴黎的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闹剧,却让我对这个国家很失望。相信很多中国人有类似的感觉。这次抵制法国货的行动,正是国人表达失望和愤怒的一种方式。
其实以抵制洋货来表达愤怒之情和爱国之心,在我国由来已久,远如五·四时期,近如前些年抵制日货的浪潮。这次的行动与此前的传统何其相似。同时可以料想的是,其结局往往会引起一番网络论战,然后是相关政府部门希望大家理性克制的讲话,最终是不了了之,而且从此前的行动结果来看,并没有看到任何日企因抵制而倒闭,相信日本也已适应这种中国式的愤怒。
果然,在抵制法货的呼吁发出后不久,网络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我不抵制日货,也不抵制法货,只抵制蠢货。”今天看到报道,政府某部门也对此发表公开讲话,内容与此前大致雷同。这下好了,如果我参与抵制,则是蠢货,则是不克制不理性;如果不参加抵制,定然会招致不爱国、麻木,甚至汉奸、走狗的骂声。这让我又一次迷茫起来——我到底该怎么办?
或许有人会说,干脆什么都别管,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但说句良心话,我这次是真的有些气愤了。以往西方国家攻击中国执政党和现政权,我可以不闻不管,但这次他们是在歪曲事实,制造分裂。我可以不爱虚体的政权国,但我要爱实体的祖国,我这次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对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愤怒。可问题还是:怎么表达?
前两年,网络传闻长沙某日系企业将选择在“九·一八”开业,引起国人一片怒骂,并且引发一场规模不小的抵制日货行动。几年后,据说这家企业的一个分店又要在“九·一八”开业,于是又引发骂声一片。难道日本人这么死脑筋,明知“九·一八”是颗雷,还非要再一次踩上去吗?事后,网上又传开一种新的说法,这不过是该企业采取的一种非常规宣传手段,利用国人“网络爱国主义”激情,为企业打了一次免费广告,而且效果很好。
这次抵制法货的运动,让我想起这件往事,是这家超市的自我炒作,还是竞争对手的借题发挥呢?我们不会是又中了奸商的奸计吧?这事谁也说不清楚,因为我们实在无法查实这些网络信息和短信的真正源头。哎,这个世界怎么就这么复杂呢?
如果真是一次别有用心的商业策划,那善良的国人岂不是又集体被涮?岂不是真的当了“蠢货”?
为了不当蠢货,我们就“理智”的冷静下来,用旁光看别人愤怒,自己作壁上观做“聪明”人?
我反复在脑海里搜索表达集体愤怒的其它方式:比如,可以写点文章,怒骂一番,但人家法国佬懂不懂中文另说,如果人家脸皮厚,当没听见没看见,我们也没辙啊,何况这种隔靴挠痒的文方式,根本就不解恨。不得不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还有,可以发动网络大签名。但这种方式的震慑力究竟有多大?而且网络签名这种非实名制的形式本身就不够严肃。
还有什么方式呢?游行示威?这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最解恨的表达方式了。可是为什么没有人选择或组织这种方式呢?难道大家都不如我聪明?
其实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
所谓成本太高,一是经济成本,游行总要打点旗帜、标语什么的吧?游行队伍总要搞点统一标识吧?游行队伍总要吃点喝点吧?另外,如果因游行耽误工作,老板是不会因为你爱国而免扣工资奖金的。因此如果没有企业或公益性社团、基金支持,普通人很难组织起来。
最关键还是政治成本。从以往的游行活动中可以看出,原本和平示威,往往会因为“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分子”捣乱,升级为暴力事件,这就很不和谐了,甚至会影响奥运的正常筹办。这样的政治成本谁敢去担呢?以前的一些游行活动后,经常有一些流言,常常是某组织者被监控或者被控制云云。这样一来,大家更加不敢了。秋后算帐太可怕了。其实为赴国难,背点政治成本也不算什么,但现在只是要表达一下集体愤怒而已,如果最后被自己人整,太冤!
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然则如何才行耶?
表示一下吧,似乎有点睚眦必报的小人心态;不表示一下吧,实在难受,又似乎不符合汉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传统精神。
我们是不是只能用一个办法自慰或自勉呢:以大国公民的宽大胸襟忍小图大;以报仇十年不晚的君子心态忍辱一时;以卧薪尝胆的越王遗风奋发图强……(PS:中华文化真TM博大精深,怎么说都能找到一堆历史依据,服!)
作为中国人,我连愤怒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太和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