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钻研电信 |
中国应高度关注后3G 没必要等待4G
如果用狭义3G来形容目前很多人对中国3G的心态,那么相对的广义3G就需要我们站在一个积极的、前进的心态上来理解。随着后3G的技术演进和3G需求的变迁,我们对3G的认识也应该随之改变。
在7月初北京的一个会议上,有数字之父称呼的尼葛洛庞帝对我国通信业发表了一个观点:放弃3G,选择直接上4G,说实话,最近提这个观点的人并不多了。而更多的是关于无线与移动网的竞争,比如WiMax和3G,因此我觉得老尼可能对中国的情况还不太了解。
对于中国在3G和4G的取舍问题上,我的立场很明确,我们应该大胆的选择3G,不要等所谓的4G。在关注的重点上,我觉得后3G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目前3G技术向后3G的演进非常快,特别是在无线宽带速度的支持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数据处理能力,这个是符合未来4G的演进思路的,某种程度上,抓住了3G就等于抓住了4G,因为3G的演进本身就是4G的一个分支。
其实长时间以来,我们讨论3G的时候总是站在一个狭义的概念年来说,就好象讨论3G就是最早R99、R4的版本似的,从最近两大3G组织的LTE计划来看,WCDMA和CDMA2000都提出了向E3G的演进思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则包括HSD(U)PA和EVD0的A(B)版本,这两个增强型技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移动网络的服务基础上增加了对带宽速度的支持,比如HSPA最高可以达到14.4M的速度,如果非要拿4G来比较的话,这个速度可以说满足4G的定义,另外引入了OFDMA等4G核心的技术,但不同于4G的复杂性,比较单纯。
另一个关于3G的狭义理解在于网络建设的成本上,目前多数3G亏损论都是从建设全国性网络来计算的,然而,在建网早期,无论对新运营商,还是对原有2G运营商,都不可能大面积部署,而是在借助原有2G网络的前提下,分阶段,分地区进行网络覆盖,在有需求或者有需求挖掘潜力的地区提供3G服务,这种情况下,不会造成大面积亏损,反而有利于运营商对数据业务进行引导式发展。
至于3G有没有需求的问题,之前已经讨论过很多,在这里,我想继续强调三点:一,3G有没有需求是在变化的,从中国移动目前的业务发展来看,数据收入已经占到了一定比例,甚至一些业务拓展比如手机电视,已经开始受制于网络速度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在局部地区3G需求是明显的,或者说潜力是非常大的;二,不同国家数据需求差别很大,比如日韩3G业务相对较好,欧美则落后,包括中国短信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因此,对于3G需求的探讨,不宜过多借鉴国外的情况,而应该站在中国自身角度上看,我们是不是有数据业务的挖掘潜力;三,最后一点,在3G启动早期,3G用户所占比例比较小,也即大部分用户仍将以2G业务为主,依然是以通话为主,这个符合新网络发展的规律,不只是3G如此。
就4G而言,当前全球4G演进依然不明朗,按照ITU规划,2007年中后会讨论关于4G的频谱分配;代表4G关键技术的MIMO天线接收技术、多模(无线/移动)终端互通等离商用还有很大距离,相对而言,后3G推进了OFDMA的商用速度。但是,不可否认的,4G更多的还是个规划,离真正商用至少还有几年时间。
另外,4G属于无线网和移动网的融合网络,一定程度上是对电信生态圈的重构,由于4G自身承载了太多的“理想”在里面,这也决定了4G在演进速度上不会太快。站在中国的现状上去看,4G仍面临着不同类型网络的融合,除了上面4G自身的问题,还包括最重要的政策问题,运营商的利益冲击问题,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在4G的演进上,很可能会更漫长,所以说,对中国来说,现在去等4G不仅不明智,而且是在浪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