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年前:初祖庵——中国建筑艺术的典范

标签:
中原文化初祖庵达摩李诫营造法式杂谈 |
分类: 郑州文化年轮 |
800多年前:初祖庵——中国建筑艺术的典范
初祖庵远眺
初祖庵大门
初祖庵大殿一角
中国的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结构,追求工艺的美仑美奂和殿堂的高大气派。但由于风雨侵袭、地震破坏和人为的破坏等诸多因素,明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能保存至今的少之又少。
但初祖庵大殿却是一个例外。由于大殿内的一根石柱上有纪年题记,让人们明确地知道了大殿的建筑时间——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如此算来,距今天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最有价值的一座木结构建筑,也向今天的人们展现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能保存800多年,虽然历代几经修葺,其梁架结构及主要构件,仍保持北宋时期的面貌,殊为不易。
由此人们推断,根据建造的年代,正值中国古代建筑专家李诫编修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出版后25年,所以这座建筑的做法乃至石雕花纹等,为《营造法式》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样品。这座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建筑面积为118平方米。整个殿房设八角石柱16根,包括12根雕花檐柱和殿内的4根金柱。
不仅大殿建筑引起建筑界的高度关注,大殿的两山壁绘有达摩后至三十五代的祖师画像,大殿的檐柱、内柱、内外群肩石及神台四周的浮雕,皆为建殿时所刻,线条清晰,形象古朴,使这座大殿成为人们研究宋代雕塑绘画的一座不可多得的艺术殿堂。这些浮雕有舞乐图、缠枝牡丹、童子戏莲图、石榴花、宝相花、天王像、罗汉观海、骑鹿仙人、海游武士、官宦朝拜等,间或有建筑及鱼龙图案,动物有麒麟、山羊、龙、蛇、蟾蜍、龟及海螺等。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大殿神台须弥座束腰部分的石雕,长达580厘米,宽仅14厘米,雕有狮子滚绣球和卷草图案,狮子口衔绣球、飘带,在海浪般的卷草中跳跃。神台背面雕刻的一幅书面上,山峦重叠,花草茂密、树木苍劲,田园整齐;那古老的寺院,耸立的宝塔,奔流的河水及河上的小桥,还有那游方的寺僧,赶驴的山人,待渡的行人和盘旋的小鸟,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初祖庵大殿的浮雕刀法粗犷,古拙劲健,加之巧妙的构思,优美的造型,使它成为我国石刻艺术宝库中一颗闪光的明珠。
当初建造这座大殿的人可能没有想到,本来是为出于对佛教的敬仰而纪念禅宗初祖达摩的殿堂,在数百年后却成了一件建筑艺术珍品,为中国古建筑提供了实物例证。这,也许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一种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