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北宋皇陵——大宋王朝的背影

标签:
中原文化巩义北宋宋陵杂谈 |
分类: 郑州文化年轮 |
公元960年,宋太袓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之后的963年起,便开始营建宋陵。以后历任皇帝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十分珍贵的实扔物资料。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分布在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等地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范围内。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掳北上外,其余七帝都葬在这里,包括宋太祖父亲宣祖的永安陵,通称为“七帝八陵”,还附葬有皇后二十多人,宗室大臣墓144座。可以说,整个北宋的帝王权臣等重要人物,几乎都安眠在这个地方了。
按照埋葬时间的先后,八陵的顺序依次是:宋宣祖的永安陵,宋太祖的永昌陵,宋太宗的永熙陵,宋真宗的永定陵,宋仁宗的永昭陵,宋英宗的永厚陵,宋神宗的永裕陵,宋哲宗的永泰陵。
北宋陵寝的建筑布局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唐、宋的“地形堪舆”和“山水风脉”选葬,它坐北向南,东南穹窿,西北低垂,这就是“山高水来”的“风水宝地”。各陵园都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还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宫等。
宋陵有庞大的石刻群,虽经破坏散失,至今尚有941件。每个帝陵石刻的内容都有望柱、象及象奴、瑞禽、角端、马及控马官、羊、虎、文武臣、狮子、武士、传庐、内侍计58件,各有象征,表示皇帝死后还要驾驭万物,主宰世界。每个后陵都有石刻34件,其它亲王,皇子皇孙和大臣的石刻中的杰作,它是马首、龙身、鹰爪、孔雀尾,背有翼,后衬山峰,威猛有力,设在陵前表示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