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半杯馊茶
半杯馊茶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36
  • 关注人气: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刺与刀:谁的上海(暂名-草稿存档007-1)片段

(2014-03-11 19:09:44)
标签:

茶客

评弹

讲茶

流莺

蟹壳黄

分类: 【寒石坊无意间】
刺与刀:谁的上海(暂名-草稿存档007-1)片段

好容易熬过了赌场时间,又掐着着时间熬过了漫漫长夜。第二天中午之前,他按照着要求,早了一点时间,来到了西爱咸斯路康兴园茶社附近。买烟、看贴在弄堂口的小广告,对着外国人开的小咖啡馆的玻璃小橱窗,好奇的张望几下。几个来来回回,看是很正常的兜马路动作后,确定没有异常人后,才缓步走进茶社。

靠近门口,一张深色帐台后,账房先生看到客人已经点头哈腰,笑着欢迎。大堂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不过这是个帮会茶社,这样的茶客很正常,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桌上摆放的茶具位置,以及面对面两个人在不停的移动茶杯茶壶,这是两个帮会势力,为了某些利益,在喝讲茶。坐着的那些人中,有几个也是焦宁认识的人,一看见他进来,都坐着抱拳打招呼。都并未起身,不知道章老太爷的手下阿哥来这里,是趟哪家的浑水。

焦宁随即抱拳回礼后,左手握拳伸出大拇哥儿在胸前快速画了一个圈,随即微笑着,拇指向上指了指。双方都有认识这个焦宁阿哥的人,一看,原来阿哥就是来喝茶,去的是楼上,这里的事和他没关系。而且,还善意的告知,能化解就化解。左手为无关,拇指为我,画圈即是和解。大家都松口气笑得善意起来,又一次,分别拱手,用手势打着招呼,一会儿一起来坐坐。焦宁一边抱拳一边点头,脚步已经踏上了楼梯。

身后会看山水的伙计,已经唱了起来:“爷叔一位,楼上请啊。”这个称呼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只是普通的陌生人,一般都喊做先生。熟悉的,知道职业的,也有喊老板的。但刚才焦宁进门,大堂中那些帮会兄弟已经打了招呼,说明来客也是青帮人。久经阵仗的伙计怎么会不明白,喊人嘴甜一点,是不错的。

果然,焦宁随手掏出一毛钱,往后一扔,随口一句:“小赤佬,蛮懂事体格。”已经踏步上楼。

走上那部窄窄而古旧的木楼梯,迎面就是一幅旧月份牌。画上的美女是抱着个琵琶,低眉顺眼,细细长长的丹凤眼和富态丰满的身形,一点点妩媚和一点点娇嗲,一副小家碧玉。

不大的的二楼,靠窗摆放着桌椅,前后都用竹帘子隔开来。楼梯口靠墙一侧,也立着一个乌木色的账台,上面放着一个黑色的电话机,和林林总总的茶叶罐子,上面分别标注着茶叶名称。墙面上,大大小小的彩色美女广告贴得到处都是。

二楼当中,也摆放着几张八仙桌,几条长条凳放在周边。最前面,空出一块地方,摆着两张高脚椅和高脚茶几。这是茶馆里请来唱曲,唱评弹的人演出位置。此时,楼上的人并不多,大概只有三俩桌人。每桌也没坐满。桌上放着几碟瓜子,几杯茶。有一桌可能是个比较有钱的人,桌上还有一碟蟹壳黄点心。都有滋有味的听着前面一对男女搭档唱的评弹。女先生唱书虽然已经不是个稀罕事,但毕竟也是少见。几个登徒子,不知道是评弹唱得好,还是眼光停留在女先生旗袍中,少少露出的白腿。根本无暇关照他处。

楼上的伙计听到下面的叫唤,已经站在了楼梯口,迎着焦宁。眼光一扫,身后并没再跟着其他人,立刻点头哈腰的问道:“爷叔是雅间,还是堂座?”那些有前后三道竹帘相隔的靠窗位,便是伙计所说的雅间。焦宁四下扫了一眼,口袋里摸出一包烟,手一抖,一颗烟已经跳了出来。焦宁抽出来,刚含在嘴边,伙计的洋火已经点着伺候了上来。

焦宁斜歪了一下头,点着了后,顺便已经将楼上的人都观察了一遍。他不知道谁来和他接头,只是依着本能观察自己的安全而已。最朝着一个靠窗位置呶了一下,便走了过去。身边的伙计,一个箭步,赶在了他的前面,熟练的用搭在肩上的手巾,先是掸了掸藤椅,又抹了一下桌子。看着焦宁施施然坐了下来。

继续陪着笑脸,等着焦宁点茶。

焦宁眼睛斜视着窗外,右手在桌上一放,伸出了个拳头。伙计一看,一声吆喝:“好咧,格位爷叔玳玳花茶一壶,加两只橄榄奥。”这就是老茶客的规矩,点茶不必开口,可用手势表示:食指伸直是绿茶、食指弯曲是红茶、五指齐伸微弯是菊花茶,伸手握拳便是玳玳花茶。而在茶碗上放两只青橄榄,又叫做元宝茶,这是给茶客讨个口彩,也是茶馆铺子拉回头客的手段。

伙计喊完,又加重了几分媚笑,压低着声音问道:“爷叔要伐要小阿妹帮侬剥剥瓜子。”这是个很隐晦的生意。有些女孩子便是长期干这种营生。即陪茶客喝茶调情,她们大多数并不卖身,但在陪客人的时候,难免身上要被吃两记豆腐,揩点油。也有价钱谈好了,被客人带到旅社里,春风一下。但是不多,一来,上海的娼妓业在公是有花照的;在私,每个地区的私娼其实背后都有帮会的人管着,随便拉客被知道了,不是客人被仙人跳,就是流莺要被吃生活(挨打)。

凭窗临风,透过花格的窗棂,焦宁能看到窗外街上摇曳着的大幅明黄的茶幌,街上时来时往的车流人客,耳边是丝竹琴音,身畔是吴侬软语,粉香脂柔。对喜欢孵茶馆的好色茶客来说,无疑是天上人间。

焦宁却没有心情,他挥了挥手,要了盆瓜子,又扔给伙计两毛钱,去对街烟杂店买了包“摩尔登”糖。笃悠悠的吸着烟。不多时,伙计便端上了焦宁所要的东西,倒退里两步,退了下去。

“姑苏美景在山塘,桃花坞里桃花放。游人只识桃花艳,露沾花容花含泪,有谁惜春光。”女先生的声音如银铃轻击,珍珠落盘一般,唱着传统大书《玉蜻蜓》。焦宁的手指随着唱词的节奏,一下下敲着桌面,一副悠悠在在的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