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草稿10
(2013-06-24 03:49:47)
标签:
武汉花楼街当铺朝奉里份文化 |
分类: 【寒石坊无意间】 |
花楼街,初到武汉的人或者根本不认识此地的人,一听名字,第一反应便会是顾名思义的认为和上海的四马路,北京的八大胡同一样,是一个烟花之地。可其实来说,这里可是汉口繁荣发展的象征,也是武汉三镇作为九省通衢的商业形象代表地标。维系民生的八大行在此繁荣一时(盐、茶、药、杂货、油、粮、棉、水果)。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当地人称作花楼,才因此得名花楼街。严格的来说,花楼街是平行的两条街,当地人为了区分,按照建造的顺序时间,唤为前花楼和后花楼。其中,民国以来,尤以后花楼毗邻曾经的英租界,其商业繁华度早已经是名闻遐迩。
百年老店汪玉霞,从汉正街天伦里口迁到后花楼熊家巷口以后,以节令食品芝麻绿豆糕独占鳌头,尤以中秋节推出的苏式月饼,与冠生园的广式月饼在市场上平分秋色,各有半壁江山。九如斋的辣子油、菌子油,十足湘江风味,独家经营,别无分店;金同仁中药号;老四季美号称汤包大王;邹协和金饰上上足赤;胡开文翰墨飘香;恒太昌海味货真价实。还有后花楼东口的华华绸缎公司,西口的天真童装店,中段的四达瑞茶庄,都是让武汉人一提起来,尤其是对外省人,都是足以挺着胸膛,拍着胸脯自豪的名店、老店。
当然,商业的发展,离不开货币的流通。后花楼街上的四大银行以及各类钱庄、当铺便控制着中南大地的金融命脉。连年的战争和外来殖民者的侵蚀已经让这个国家经济情况脆弱不堪。而宁汉分流加剧本来就因军阀割据而造成的金融流通上的断链。五月中旬以后,武汉地区的财政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汉口的银行钱庄关门,商人们停止兑换铜元,中央票币。百姓蜂拥至中央银行,银行闭门,兵士将群众。工厂也相继停工停产,许多人携家带口乘船东下避难。油、盐、柴、米和日常用品奇缺,价格陡涨。武汉国民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发布了一系列命令:1.调查各钱庄所有铜元之数量,兑换,不得使用南京政府中央纸币。2.调查收集粮食,供给武汉百姓,不得抬高物价。买米一石内交易,一石至五石须得党部、总工会证明等。这些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措施,在下面人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难免中饱私禳,人心更加惶惶。
夹杂在这些林立的商铺之间,有一条横贯街中小巷,叫做余积巷。横宽约三米,往里看大约有二、三十米的远。巷口的左右,各摆有两个小摊。一个卖着烟卷儿,一个卖着消夏的大碗茶和绿豆汤。两个小摊贩都带着遮阳的大草帽,肩上搭着已经污浊不堪的手巾。卖烟的卷缩在屋檐下,无精打采的看着四周。卖绿豆汤的则不停的用布条做的掸子,在放着水碗的木板上挥舞着,哄着苍蝇和一些其他飞虫。就在巷口进去四五米的地方,便开着一间当铺兼营钱庄。
石料做的门框,黑漆漆的大门上,一个大大的当字用油漆画在正中间。半月形的门楣上也是整块石料架在上面,周边雕刻着中国传统的荷花鲤鱼,意即和气生财和连年有余。中间刻着两个魏碑体的大字,王记。这里在光绪末年,原本是一个日本人开的鸦片馆,后来民国开展禁烟运动,恰巧,广州来了个商人看中了这里,便用高价盘了下来。门是虚掩的,这是这行的规矩,来的都是财,闭门不外流。另外,谁都是无可奈何了才来当铺拆兑钱粮。这也是为客人的面子所考虑。外面骄阳似火,走进店铺却一下子突然暗了下来。店堂里只有隐隐绰绰的一丝灯火,给人感觉有些阴森的感觉。高高的柜台上用粗木条做成的格栅,只在柜台面和格栅之间留了一个半长圆形的小孔供店客之间的交易。格栅后面,俗称为朝奉的当铺掌柜或者司库便坐在里面,居高临下的看着前来典当或者换钱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