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一得,美景乃现---新疆喀纳斯湖
(2011-11-01 15:02:59)
标签:
观鱼亭图瓦人喀纳斯湖水怪旅游 |
分类: 【寒石坊一步榭】 |
新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美丽的西域风情和传说,对旅游者来说,所有的神往都是满怀着童话般的想象。尤其是位于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湖景区,这个蒙语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珍珠般的地方。然而真正的旅程却是辛苦异常,不仅要忍受长途颠簸的疲劳,更要不时的以自己的体能对抗海拔缺氧的挑战。
首都的秋天,新疆却已入冬,就是这个时刻,向美景,出发。
北京飞乌鲁木齐、再从乌市飞阿勒泰,一座新疆北部的小城。然后从阿勒泰驱车来到喀纳斯。中途在布尔津休息时,好客的主人招待我们吃了一顿野鱼宴。尤为推荐的是,店面虽然简朴且局促,但鱼做的却是异常精美。满目苍翠红木,口中珍馐香袅,旅者好不惬意,继而憧憬起此后旅途也当如是。
鱼足饭饱,继续前进。布尔津往喀纳斯行进约4小时车程的路上,不断后倒的景色时而是戈壁沙漠,时而是一片绿洲,很多时候走半天都是笔直的不拐一个弯,宽阔的原野让久居钢筋森林的旅者彻底放松了形骸。雄浑的景致,恰如其分的想起了一首热血的歌,《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当然,我们也似乎是孤独的行者,无垠的旷野中,只有我们在独自前进。晚八点太阳才开始下山,也让习惯内地时区的旅者稍稍有些不适应,十点以后,天色渐晚,公路周围再也没有一点喧嚣,唯有如银的月光洒在黛色的山上,不禁让人感叹西域夜晚的幽静与神秘。
这几百公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再好的美景,时间过长也让人昏昏欲睡。终于抵达了海拔一千多米的贾登峪,贾登峪是喀纳斯地区的入口,长吁一口气,拖着略有麻木的双腿从汽车上下来了,正准备伸一个大大的懒腰,马上被证明这是一个奢望。只来得及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便又被催促着上了区间旅游大巴士。抵达休息地已经是漆黑一片,而那顿美味的鱼之宴,早已被颠簸的山路,消耗到九天云外。东寻西找,眼前出现了一家“林泉餐厅”。只是美其名曰餐厅,环境相当简陋,饭菜更是贵得离谱,土豆丝,榨菜汤,西红柿鸡蛋。。。都是20块,口味当然和自己所习惯的大相径庭。不过相比较周围的其他餐厅,让旅者选择的理由,至少这家餐厅看起来还算是正规,其他都是搭的棚子。填补沮丧心情的是烤肉,现宰的新鲜羊肉,大快了一次没有化工污染和造假的朵熙,当然,价格也自然不菲。
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沮丧和苦难的夜晚序曲。当进入一栋看来极其简陋,其实内部更为简陋的木头房里,旅者这才发现,零下17度的环境中,没有暖气和热水。天!所有的美梦似乎在一刹那之间,如重物砸碎玻璃一般,粉碎,四射。回家,回家的想法强烈的攫住了旅者的心。家的温暖,家的灯光此刻显得是那么的珍贵。可是,家却那么遥远,满天星斗,如钻石缀在黑色天鹅绒上,家在何方,已是不得而知了。身在天涯,已然身不由己。怀着悲愤、毅然上刑场的决心,无奈的走进了自己临时住宿地。哆哆嗦嗦的钻进了睡袋,薄薄的被和自己的体温便只是自己抵御高原寒冬的武器。罗衾不耐五更寒,冰冷的脚,小颤的身子,蜷缩成虾米状。幸好旅途的疲累早已经让旅者筋疲力尽,迷迷糊糊中,还是进入了梦乡。
清晨还是被冻醒的,一看背面上,居然已经凝成薄薄的冰霜。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这是在喀纳斯湖清晨的第一个联想。也许是应该结束旅程,返家了。这样的念头折磨着旅者的心,直到冰冷的水彻底激醒了睡眼迷蒙。
开始真正的求美之旅了,一夜糟糕的心情,很希冀在即将的游途中得到补偿。事实也正和昨日的遭遇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话原也不差。
首先便是闻名遐迩,在指导手册列为第一景观的观鱼亭。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又换乘小巴上山,往观鱼亭前进,车只开到半山腰,剩下的路程就要靠双腿去走了,一千多级台阶呢,累够呛。又一次体验了背包客徒步的艰辛。好在边走边看,喀纳斯湖的美色没有再让旅者失望。俯视喀纳斯,那碧绿中泛着乳白的湖水,湖面上点点星星的白色游船,还有那湛蓝的天空如画般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一路上那些五彩斑斓的石壁,不断的跃入眼帘。这也是喀纳斯地貌景观之一,被天然风化成的断成一条条的岩石,还有石壁间开的烂漫的山花,如此美景让我觉得这么辛苦也值得了。上山的路上更不时看到摄影爱好者聚精会神地取景,路旁的草地开满了各色小花,蜜蜂、蝴蝶不知躲人,傻傻地落在花上一动不动。终于爬上了观鱼亭,登高远望,海拔2000多米的空气是如此清新,有种放声大喊的冲动。
说实话在这个季节,从亭子上并没有看到鱼,大概是因为喀纳斯湖水怪传说的关系吧。说起这水怪当然无缘得见。但一路来,听闻的各种传说演绎得很神奇,窜出水面20多米的大鱼,十几只大红鱼横渡湖面的壮观景象。为此,忍受着严寒,从期望到失望,还是驻足了好长一段时间。可能所有来观鱼亭的游客都会像旅者一样想,会不会正好看见水怪跃出水面?可惜湖水虽深却波澜不惊。尽管没有达到目的,俯瞰着最深有188米,平均也有90米得喀纳斯湖,更兼如此天工美景,旅者宁愿相信美丽的神话从来存在。
抬眼望去,正想极目天舒。却映入了一点不和谐,不知哪家单位太有来头,在离湖面很近的景区里修建了一片别墅区,很煞风景。
观鱼亭下来后,又一路游览了喀纳斯的几个著名的景点:鸭泽湖,以成群的野鸭得名,但是现在却一只也没看到了;神仙湾,据说是成吉思汗掉了一颗珍珠在湖水中,因而湖水仿佛珍珠般闪闪发光;月亮湾,则是以一只大脚印闻名,据说是嫦娥奔月的时候踩下的;最后是卧龙湾,因其状似一只恐龙而得名,也有人说像老鼠,像大虾。。。山下还有两片酷似世界地图的湖面。下山坐船游湖,码头建的不错,建材原生态,风格也较质朴。湖畔的山上木栈道沿湖而建,深度游的背包客可能更会选择这样的方式亲近湖水。
乘船游览,搭上汽艇,行进在青山绿水间,别样情趣,导游给我们讲解了喀纳斯三大谜团:水怪之谜,水下森林,千里枯木长堤(第六湾);听着这些故事,再看喀纳斯那深幽碧绿的湖水,显得格外的神秘。
自由行的好处就在于,行动自由。当那些旅游大巴在一个个景点停留时,旅者却能在河水旁的木质栈道上漫步,栈道旁古树参天,河水因地势时而湍急,时而平静,木桥周围随便吧相机镜头对准一个方向拍的画面都会像精选的风景明信片。湖水因天色时而浅绿时而深蓝,色彩斑斓。
回到驻地,本来晚上说有篝火晚会,可是离我们住的地方实在太远,再加上旅途劳累,便没去参加,不过外面的歌声倒是一直持续到很晚。
东哈巴村--图瓦人聚集地紧邻哈萨克斯坦边境,需要办理边防证。一路上,到处看到的是草原、毡房、溪流畔牛羊成群,哈萨克牧民是真正的自然之子。正是转场季节,牧民一家人骑在马上,家当不多,一般是两三个骆驼驼着,牧民身旁是成群的牛羊,一个牧民嫌一只肥羊走得慢,从马背上一把把羊抓起来,扔到了前面的羊群里,那种豪放让旅者从心里大赞一声,这才是天之子。
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支,他们的民居很有地方特色,由于地处林区木材随手可得,当地的民居居然整个是原木建造的。原木之间嵌缝用的是特有的当地牧草,两坡屋顶,进屋后感觉有股淡淡的原木清香。村子不远即是中国与海萨克斯坦国境,中国国境这边有高高的瞭望塔,界碑附近被提铁丝网围住,透过铁丝网望过去,由于人迹罕至,自然植被保护的异常好,一条水灵灵的界河常年不息地欢叫奔腾着,夹岸的树青翠欲滴,据说此处可以开发出十个可与喀纳斯比美的景区。
禾木乡是图瓦人和哈萨克族混居的聚落,因为不想住宿,只能匆匆的领略了一下当地风情,也算是走马观花。看哈萨克人家女主人手工编织的挂毯,以及熬制奶制品。
不好的消息是,图瓦族男人酷爱喝酒,近年来出生率越来越低。让旅者对这个人口不满3000的族群未来开始担忧。但愿只是杞人忧天,让长生天祝福这些大自然之子。
禾木行政级别为乡,其实也就是个大村的规模,大约百十户人家吧,公路只到乡入口小山包附近,因为此地越来越热的旅游价值,村里不少家庭都变成了小旅店,只是当下季节游人几乎断流了。村口是座不高的小山,山顶树木茂盛,爬到山顶眺望,村旁的河流赫然出现,原来最美的景在河畔呢,河上的木桥造型简洁,原始古朴,悠远而宁静。河畔的白桦林下有人在河里捡石头,沿石子和木板铺就的小路,登上高处的观景台顿时心旷神怡,内心变得一下子纯净起来,河水、绿树、蓝天、白云,干净的空气,微微的凉风,一切的美让人觉得有点不真实,禾木乡河谷恰似一个养在深闺的少女。来喀纳斯景区的游人都应该来禾木乡看看,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喀纳斯湖,一个已经被无数游人驻足流连的地方;一个却是让人看不够,走不到头的天上人间。虽有物质待遇之糟糕,却有鬼斧神工之绝美。一得一失,所有的一切,都值了。尽在心底,成为旅者人生的风景,生活的永远记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