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带溪流,风景各不同---读《十年飕飕》

标签:
十年飕飕重新认识付给文化 |
分类: 【寒石坊醉贤铺】 |
【发表于2011.11.07《新金融观察》】http://www.tianjinwe.com/tianjin/tjcj/201111/t20111107_4542038.html
有那么一个群体,作为年长的我们,曾经以‘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和‘叛逆的一代’来形容他们。对,他们就是八零后。时光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匆,不觉中,在我们这些还自鸣得意的人已经迈入了中年行列,攸的发现,这些曾经在我们眼皮之外的孩子,早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栋梁,支撑着这个我们生存的世界。时间总是不经意的流逝,如握在掌中的沙,当它泻完的时候,总能看见掌心上那些萤萤光点,那便是岁月留下的灼灼真金。而《十年飕飕》正是忠实的记录了这个群体,这个岁月留给他们的一切。无论是苦难,还是欢乐,亦或是成功和失败。
人生总是存在一个个时差,我们总在对的时间去做一些不对的事情:年少时光付给了挥霍,工作时付给了焦虑,相爱的付给了犹豫,分开后又付给了追忆。《十年飕飕》借几个八零后的生活之路写尽了以上之事。不知他人如何看待八零后的成长史、奋斗史。有很多人执迷于赵宝刚导演的风花雪月之中,尤以《奋斗》为甚。殊不知,意淫和实践的距离不咎是脚踏实地和万里长空之对比。整整十年,二十一世纪最初的时光已经过去了。而八零后也终于有资格开始回忆自己的人生,回忆始于失去,始于身体寂寞,始于他能够感知到时间一寸寸将皮肤老化,始于他的记忆马上就要守不住那可不铭心了。况且,回望总是比较容易,可是再次回去,谁会愿意?回忆者可能根本不在乎那些错过的人现在究竟在做什么,只图一把沉浸在回忆不被现实打扰的瘾,并为此间心碎自觉迷人,叹一句——十年飕飕。
小说并没有脱离时下的文风,情、爱、恨、欢无一不具备,可读阅全文,却是如此的厚重。在20世纪的最后一夜,班步和乐北两个满怀憧憬和希望的“80后”女孩,在新年的钟声里许下了“十年愿望”,相约在下一个十年到来之前,出国镀金,并找到自己的Mr.Right。年华荏苒,青春渐淡,她们在梦想的路上邂逅了邵林、云涛、王萧冉、沈悦……彼此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相知走到相忘,凝望时的心动,擦肩时的凄楚,都在钟声响起的时候于回忆中镌刻成永恒。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景景真实的画面,跃然眼前。乐、泣、欢,悲让我们去重新认识这些同样在人生路上苦苦跋涉的新人类。
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书看来更像是作者的自叙,一部日记。作者本是电台主持人,书中的场景大量耳朵真实再现了电台媒体人的艰辛,从最底层向上的艰难。让人读来更觉真实可信。如果能扩展联想的话,它似乎又是一部变异的娱乐编年史,无褒无贬,只是如实的还原出光环下的生态一二。正如《简爱》中罗切斯特那句至理名言:生活是含辛茹苦的。
崇拜是欣赏,喜欢是感觉;爱是喜欢的升华,升华的爱是牺牲。说得多好,这是书中给出的语言,也更是作者十年奋斗路的自我总结,以及对读者的交待。似乎有些教条吗?很老套?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样的言语,我们已经听过无数遍,麻木了,嗤笑了,不屑一顾了。然而,我想说,抱有这种想法的,以及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八零后的人们,错了。且看书中主人公的宣言:我有幸福宣言!幸福是点点滴滴,嗯……我要找一个与我情投意合的另一半,互相欣赏对方,生活之余和他去拍照、唱歌、到世界各地旅游,我们应该是被人称之为Cameracouple的一对,任何地方,任何情景都要拍下来,要是没有外出计划,两个人可以去咖啡厅聊天、看书,边休息边讨论店内的装修设计。”班步望向最远处的蓝天,越说越起劲,挥动的双手在空气中飞舞。“我们的家里一定要设计得别致,不一定要很大,但一定是非常的温馨,有很多喝的东西,冰咖啡、冻柠蜜、热奶茶等等等等,可以印本饮料单,客人来了就给他们选。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一家人过快乐的日子。老了就可以开始翻阅前几十年的照片们,小电影们,看着大家年轻时没有皱纹、朝气蓬勃的模样,各个时间、各个地点的故事。还会发现当年的很多朋友都不知去向了,老两口聊着那些人的故事,互相提醒着、笑着,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生活更快乐的呢?”班步眉飞色舞,收回双手,肘部放在膝盖上,双手托住下巴,继续幻想:“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出人头地,独挡一面,老两口就可以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还是唱歌、拍照,不过拍的大多数都是风景了。那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幅画面,充塞着幸福、欢乐。是的,那个少年不怀春。而正是因为这些期冀,少年们踏上了探寻之路,却是那样的艰辛,担负着这个时代所独有的苦难。才因此,有了上述本书的中心思想。
年少者都患有一种“自以为是”症,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以为自己天将降任,以为自己多么不可或缺。然后,再不甘平凡的心态中迎接各种悲情。有的人尖锐去挡因此伤痕累累,有人缓和去避也难逃攻击,有人一人行走躲得快些,有人手拉着手最后走散了。如此畅快淋漓,却又山穷水尽,坐看云起。我想看的是,爱,是真心和敷衍的区别;我想看的是,和生活搏斗的人,在做所有抉择时的曲折心事。
最终,我给出了定义,这并不是一本言情小说。注定看到的是一本文艺青春史《十年飕飕》。以作者为代表的整个八零后青春史,几乎代表了所有这个年代的人们。以至于我看完此书,掩卷长叹。我们也曾经有如此年华,我们也曾轻狂追风。而今,当我们屈从于各种社会压力,做着许多并非本愿,却为果腹之事时。我们已经差不多冷却了自己的热血,只是在剃须之时,唏嘘一下自己逝去的青春。
还好,偶然中遇见了《十年飕飕》。谢谢,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不再颓废和叛逆的一代。同样,也许也能成为我们那些轻舞飞扬年华中的一面镜子。一春带溪流,风景各不同。
精神远远昂贵于物质,好车、好房子可以是生活中愉悦的辅助,而并非幸福的根源。再次借用书中的语言作为本文的结语。在此,向《十年飕飕》致敬,向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