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谈:柯云路:我是一个喜欢挑战和创新的人(1)

(2005-11-07 22:06:47)

我是一个喜欢挑战和创新的人

 

 

关于新作

1、柯老师:您的新作《父亲嫌疑人》名字很有意思,小说的内容也很特别。一个被称为“杂种”的、不知生父是谁的年轻人与几位父亲嫌疑人的较量。能介绍一下当初是如何考虑到要创作这样一部作品?

柯云路:写作是个有意思的事情。常常你准备了许久的一个题材,你觉得一定得写,可是最终却没有写。很有可能你根本没有纳入写作计划的东西,却一下子由于生活中的某种机缘或刺激一下子进入了你的创作。《父亲嫌疑人》就是这样。记得有一天晚上看电视,一个访谈节目引起我的注意。谈话涉及文学文化学,嘉宾中有年轻人,有学术权威,里面有我认识的人。表面的讨论客气文明,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两代人的明争暗斗。年轻人已小有成就,大声张扬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权威们则在评价新秀们的作为。这个场面让我联想很多,联想到各行各业年轻人与老一辈的冲突。由此触发了这次的写作。

 

2、那么《父亲嫌疑人》这个故事是完全虚构的,还是有原型的?

柯云路:小说从划分上说,当然属于虚构类作品,但这部小说应当说是有原型的,也不一定是一个原型。当然到具体提笔写作时,要对生活进行提练和改造,要有变化,还要尽可能做到不让人对号入座。

 

3、小说中的阿男从小受尽屈辱,长大后形成叛逆性格,在推出诗集成名后,有了进攻的力量,开始频频向文化大院中的几位父亲挑战。但感觉在阿男眼中十恶不赦的父亲嫌疑人却比较宽容,以致于阿男的挑战没有遇到什么阻力。阿男的挑战与父亲嫌疑人的退让说明了什么?

柯云路:《父亲嫌疑人》写了一个儿子如何寻找父亲并报复父亲的故事。应当说,父与子的冲突从来是文学的一大主题,在人所共知的《狮子王》、《西游记》等故事中,都包含着父与子的冲突,有的故事父与子的冲突比较温和,有的故事父与子的冲突比较残酷。我在《童话人格》一书中就曾对“弑父情结”进行过专门的解读。

在阿男的故事中,他的父辈自觉愧对于阿男,有着负罪和歉疚心理,因此总体上采取了比较温和退让的态度。而阿男由于不甘于自身的卑贱与父辈的仇视而公然叛逆,凭借着一身锐气与事业的进展,在与父辈的挑战中更咄咄逼人。这也是形势使然,是这个故事的特色。

 

4、这部小说说的是年轻一代与父辈的冲突,主人公阿男虽然叛逆、蔑视传统,但不属于无可救药的一类,请问您怎样评价小说中的阿男这个人物呢?

柯云路:首先,阿男根本不是“有无救药”的问题。在小说中,阿男做了许多为传统所不容的“行为艺术”。在这一系列看来叛逆与蔑视传统的行动中,阿男的故事本质上更大程度地表现了年轻一代要挣脱父辈统治成为社会主宰的努力和奋斗,他的成长过程无疑有很大的合理性,同时,阿男身上也存在着偏颇和狭隘,有不足为人道之处。我只是真实地写出了这个人,阿男的欲望野心,他的痛苦快乐,仅此而已。

至于他是怎样一个人,应当肯定或否定,这是读者的事情。

 

5、按照您的年龄和阅历,您应该是属于父亲嫌疑人那一辈人,但在小说中您好象是站在阿男的立场上,来对抗几位父亲嫌疑人,为什么?

柯云路:写这部作品有一个尝试,就是要用二十岁写家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表现在作品中,主要在语言语调。故事是谁都可以讲的,但语言语调代表了你的人物角色。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完全抛弃了我这个年龄段的立场,潜入八十年出生的年轻人的视角。

至于为什么站在儿子的立场,这跟前面讲的内容是有连贯性的。从年轻人眼睛看世界不是技巧性的变化,是立场的、观点的还包括对世界感受的整个的变化。我在写作的时候,完全进入了阿男的角色,一个曾经被文化大院轻视鄙视的小杂种,更多地体会年轻一代的合理性和他们成长中必然突破旧有传统模式的冲击力,立场自然会有变化。

 

6、听说您也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儿子,您和他之间有代沟吗?出现矛盾时,都是您妥协吗?

柯云路:我和所有的父亲一样,与二十多岁的儿子面对世界当然会有许多不同。我和年轻人对传统、对现实的认识肯定有差异。比如我喜欢古典音乐,儿子更喜欢摇滚。他擅长的电子游戏我基本是门外汉。但我们之间并没有“代沟”。首先,不要说父子,就是普通人,也不可能每个人的认识都一样,我一直很注意向年轻人学习。我和儿子经常会对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会以己之长引导对方,同时也吸收儿子的长处来补己之短,儿子的见解常常会给我启发。这种讨论对双方都是愉快的,有益的,也就是说,我们之间是可以沟通的。

 

7、小说中,阿男最终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您对几位父亲嫌疑人的描述也比较平均,没有突出哪一个。故事结束了,留给读者的还是猜测,就像小说中的阿男一样,为什么这样处理结局?您在小说中暗示读者哪位是阿男的生父呢?

柯云路:阿男寻找父亲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他在歧视与卑贱中度过童年,长大后又受过父辈的压制。然而,正是在实施报复的过程中,阿男在许多父亲嫌疑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他与他的父辈“血脉相连”。这使他在报复与仇恨中又不得不时时流露出温情。我想说,寻找的过程,双方的心理对抗,相互的猜疑与争斗是饶有兴味的。至于真正的生父是谁,或许并不重要,你说呢?

 

8、文化大院要被拆了,阿男的母亲死了,阿男最终也不知道生父是谁,在这场代与代的冲突中,谁是赢家呢?

柯云路:代与代的冲突是不能用简单的输赢来评判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到处看到代与代的冲突,思想的冲突,文化的冲突,权力的冲突,此起彼伏,有的甚至很残酷。这种冲突自有其复杂的规律,我只是以阿男与他的父亲嫌疑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象征地描写了这种冲突,我想,读者也并不一定想读到一个直截了当的结果。将结果留给读者来思考,也可算是一种阅读的美感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