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著名作家柯云路做客新浪网,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北大中文系学生、媒体朋友及网友们一起就自己的新作《父亲嫌疑人》涉及的代际冲突及相关的文学文化问题展开讨论。柯云路首先谈了《父亲嫌疑人》一书,说该书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叛逆。话题随后自然转到了文坛上的“80后”(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人)对传统文学的叛逆与抗争上。
“80后”心理矛盾
在被问到““80后””与传统文学的对抗是否是一种时代进步时,柯云路说:“这是有一点矛盾的,从我自己的本性来讲,我和(上世纪)80年代走上文坛的作家一样,从内心来讲是倾向精英文化的。就是说从文学意义上讲,肯定是看着像托尔斯泰这样的经典作家,认为文学要坚持这样走,文学要这样才是伟大的、了不起的有价值的文学,这是本性的一面。”柯云路还表示:虽然对“80后”作家作品看的不多,但对韩寒的和郭敬明等比较有代表性的“80后”的作品都看过。柯云路认为,虽然“80后”写的东西看来不够广阔和多样化,但是他们表达的文风和态度,比自己当时起家时候要强得多,他们对世界本身就有一种批判。在谈到“80后”的抗争心态时,柯云路认为这一代人对传统不屑的同时又想得到传统的认可,所以心理是矛盾的。
流行文化导致代沟
接下来,柯云路重点谈到了当代中国作家的两代人,以王蒙、余华、莫言和他自己为代表的被分在“80年代表现出来”的一代人,而“80后”是另一代人。柯云路认为这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相当之深,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流行文化的影响、网络的普遍影响和手机、游戏机等新科技产品的影响。
在谈到自己这代人与“80后”的代沟的本质时,柯云路认为,这两代人的差别就是由社会文化的变化造成的,青春期大家都经历过,那时候的年轻人一般受传统影响比较多,现在的年轻人受传统的影响相对来讲比较少了,这个变化是不可比拟的。而至于纯文学和流行文化到底是什么关系,柯云路则表示无法预见,但他个人肯定要坚持纯文学,并希望他的下一部作品写小说要比以前的更纯文学一点。
“超女”迎合“80后”
在谈到时下流行的“超级女声”是否是“80后”的一种表现时,柯云路说:“我只能说‘超女’是一个现在流行文化的经典作品,它不一定是“80后”的经典作品,为什么呢?虽然它的主角是“80后”,但是操作它的这个人物已经不是“80后”,他们迎合了“80后”的口味。”在谈到“超女”火爆的原因时,柯云路认为,他觉得发短信很多都是“80后”。而至于有的评委中途退出,柯云路表示,没有任何偏见的去评价台上的“80后”非常不容易,需要足够的胸怀。
最后,柯云路表示“80后”在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人在改造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人,两者最终将在一个均势处互相融合。
(2005年09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