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2021-07-25 06:18:25)
标签:

旅游

图片

河南

杂谈

文化

分类: 行行摄摄
(3) 人工天河红旗渠(上)

世界遗产有殷墟,人间奇迹红旗渠。
神斧劈开大行山,林州惊现银河路。
       话说在距今70多年前,河南省地处山西交界处太行山下有个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就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上世纪 60年代初,林县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发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的革命精神,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开始了将漳河水引入林县 (今林州)的伟大工程。下面第一张图就是县委书记带领民众上工地的情景。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林县人民当时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靠非常原始的铁镐,手推车,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和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 1250座山头,架设 151座渡槽,开凿 211 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 12408 座,挖砌土石达 2225 万立方米。据说,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被世人称之为 “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 万人和 37 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 100 公斤增加到 1991 年的 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 “生命渠”、“幸福渠”。这是当年红旗渠开闸分流的欢乐场面。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上面五张黑白照片笔者是从红旗渠纪念馆里翻拍下来的。不过看过六、七十年代电影《红旗渠》的人应该对这些 “千军万马战太行” 的镜头是记忆犹新的。7月23日下午,我们来到这个让世世代代中国人激动不已、流连忘返的地方。不过,它现在成了红旗渠纪念馆,一个非常热门旅游景点。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它的上面盖起红旗渠纪念馆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红旗渠分水岭隧闸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今天林县已经改名为林州市。当今的时代,我们的工程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连跨海大桥都能造了,打数公里的隧道已经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的事情。可当时那种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精神,仍然是中国人永远值得骄傲的精神财富。我们的林州导游小姐给我们唱了个电影红旗渠插曲,说她是从 MP3 还是 MP4 里学的。歌声有点软绵绵,今日的青年怎能体验那时代人的豪迈情感?

旅游回忆:2011年盛夏中原之旅(3)

更多精彩请看下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