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洪公路至大叶公路骑行记
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生活 |
车轮碾过瓦洪公路的柏油路面,风里已裹着奉贤乡野独有的气息。往四团、头桥去的路不算宽,两侧却像被上帝打翻了调色盘,连片的稻田正盛着最饱满的金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弧度,风一吹就掀起浪,哗啦啦的声响裹着阳光的暖,往衣领里钻。

骑过洪庙最北边的路口团青公路的老樟树,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便入眼前,住紫联路一直往北行沿着新朝路再往前,远远望见水面泛着光,情人谷钓鱼中心就藏在路边。柏油马路引向湖蜿蜒,几顶遮阳伞下,钓者握着鱼竿静坐着,影子落在澄澈的水里,和游鱼、云影缠在一起。没人急着说话,只有鱼竿偶尔轻颤,惊起一圈涟漪,又很快融进周遭的静里。

再往前走3公里便见田埂边立着木牌,“上海王超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几个字朴素得像田里的农人。翠绿的青菜、大白菜、紫莹莹的茄子、红红的西红柿从大棚里探出头,沾着晨露的叶子亮得晃眼,还有合作社的员工挎着竹篮穿梭,指尖碰着菜叶的轻响,混着远处稻田的风,成了最鲜活的乡音。
一路到大叶路,车轮转得慢了。回头望时,稻田的金、蔬菜的绿、湖水的蓝还在视线里铺展,那些不慌不忙的田垄、自在的钓影、带着泥土香的风,早把城市的喧嚣揉碎在乡野间。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不是刻意寻来的盛景,而是骑行途中,偶然撞进眼里的一片金黄,偶然听见的一声稻响,偶然遇见的一段自在时光。
前一篇:我认识的张水绿
后一篇:琉球的历史定位及未来发展趋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