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承

(2024-04-05 21:42:53)
“清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就是传统印象中的清明节,蒙蒙春雨中带着无尽的哀思。
如今的清明节可要比过去的清明节明朗多了。柳丝翻飞、鸟语花香,春光和煦,扫墓之际也是四面八方各自忙碌的亲人难得的聚会。年长的聊聊身体,年少的谈谈工作、说说学业;或者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虽然清明节是祭祖缅怀故人的,似乎比别的节日来的肃穆一些,但是在这一个节日里,亲人们不管繁琐、不管路途之拥堵,依然会从四面八方汇聚,这就让清明节带上了一份暖心的温情。
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祭祖文化吧。尽管时代在发展,祭祖的方式在不断地文明,祭祖的心情也有了变化,但祭祖的精髓这种传统的文化还是有必要传承下去的。
这样的文化传统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因此对下一辈的教育里一定要有传统文化传承一份子。今天我看到这一幕:一个家长烧了一桌子的好菜,然后招呼亲人上桌吃饭。结果做饭的主人还没有等客人一一落座,自个儿就坐下喝酒吸螺丝了。然后他的媳妇对他说:“你先站起来,等你父亲落座以后,再吃不迟。”于是,这家主人就站了起来,虽然有一些不好意思,但是打了个哈哈,这件事就过去了。大家都是自家人,也不会过分计较。这顿饭依然吃得很开心。
如果按照传统礼仪来讲,主人做好菜,应该是让客人先坐好,然后大家开吃。可是这家主人见大家落座晚了一点,又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亲人,所以先坐下吃也无所谓。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事实上也没有谁认为这不妥。但是我觉得,尊老爱幼,长幼有序,不是传统迂腐的表现,而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
现在的年轻人总说与其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将就结婚,最后弄得一身骚。倒不如不结婚,不生育,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至于传宗接代,有的是和自己同姓的人。意思就是我不结婚,这个姓也不会消失的。这种思想如果是非主流的,我觉得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成为主流,影响社会发展,那就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很自私的一种个性表现。婚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解决得好,祸会转变成福,处理得不好,福也会转变成祸,祸福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人生多变,迎难而上,从容面对,伸屈自如,不断强大,何惧风雨。所以为了规避风险,龟缩不前,孑然一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选择潇洒的孤独终老真的能规避生活的风险吗?我看根本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避了这祸,指不定就生出了那祸。人到了五六十岁,精力、能力基本上是走下坡路了。单位不要你了,兄弟姐妹各分东西了。如何保持旺盛的精气神,那就是拥有孩子。孩子就是未来,就是希望,这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让你拥有了精神的寄托,充满了生活的力量。当你拥有大量财富的时候,你需要孩子来帮您折腾掉;当你内心孤独万分,只要你有孩子,不管他在何方,你的心中就会有光,温暖你的路。
所以“传宗接代”的内涵很丰富,不应该仅仅看成是生孩子延续香火,是家庭、社会的需要;实际上也是自我的需要,这是刻在血液里的自然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