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读书
(2024-01-20 15:07:39)
四上有一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学完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班做了一个小练习。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这个片段中,有的学生为家父读书,有的为光耀门楣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存高远。那么你为什么而读书,请你写一写?对于这样的题目,我觉得学生多多少少能回答出来一点的。我批阅的时候,大致汇总了一下学生的回答,也就不外乎这样几种:有的答的是考一个好大学;有的答的是以后找一份好工作;有的是为父母读书;也有的为理想读书,为以后更美好的生活而读书。尽管孩子们的目标不是很高,但身为普通人,也无可厚非。
但令我很难想像的是,有近十个孩子选择空白。我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不答这道题。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的问他们理由。
小李说:“我不为什么读书,所以没有答案。”
小陆说:“我没有像周恩来那样高的目标,不知道写什么。”
小张说:“我还没有做到这道题,我没有时间做。”
小周说:“读书是小朋友的事情,没想过为什么。”
小杨说:“我读书不好,没有理想。”
小盛说:“我的理想很多,不知道写哪个。”
…………
听了他们的话,我首先觉得这些孩子还是很天真的,他们怎么想就怎么做,没有答案就不写。不会像成人一样变通,遇到这样自主性很强的问题,给一个大家都想要的答案。再好好分析一下他们的答案,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真是心无大志,学习内驱力远远不足。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农村人有很多田要种,父母经常在田里劳作,所以总是激励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可以做街上人吃公粮。如果父母一直这样唠叨,或许我也未必能理解,但是暑假进行的劳动教育——插秧。那种种田的苦和累是真真切切体会到的,所以一定要好好读书的信念就在心里扎下了根。现在到了这个年纪,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大多数的事情是能做成功的。我想要把书读好,所以就读好了书。可是现在的孩子心中无书,无追求,那么即便给他们创造好再好的读书环境、给他们安排好最好的师资,一切都是徒劳的。甚至你认为是为他们好的一些事情,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成为了逼迫他们的阻碍。
可是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他们吃得好,住的好,上学还有小汽车。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呢?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又该怎样激发呢?这一连串的问题,或许也是值得研究的。
前一篇:发脾气的小李
后一篇: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