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慢走近任务群

(2023-06-16 21:12:23)
每每谈到教育界热词“学习任务群”我总是有一种懵懵的,不知所以然的感觉。有时候,听了一个讲座,感觉热血澎湃,似乎自己已经找到了打开学习任务群的大门;转过身又听了一位专家的言论,感觉似乎又很有道理,专家们对任务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似乎都有一定的依据,谁也无法说服谁。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讲,这就麻烦了,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干。
前几天去苏苑实小,参加了一个名师工作室的培训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昆山的一位知名的特级教师来作新课程理念下创意写作教学。一开始,我看了这个活动的通知,看到这个讲座名字,并没有吸引我更多的学习热情,我觉得所谓的新课程理念、创意等这类词,有可能就套用一些当前的热词而已。要把习作教学讲出创意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有可能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而已。而我最不喜欢听的一种讲座,就是由一些理论推出另一些理论的讲座。这样的讲座,这样的论文毫无价值。我更喜欢的是由理念引领,然后又把这些理念真正的放在课堂实践中去检验,然后不断完善出来的新理念。这些讲座才更接地气,更有价值。
带着不许请假的命令,坐在报告厅里,开始听起了讲座。呵,你还别说,我渐渐听出了点名堂,竟然渐入佳境。高特解读文本的视角确实与众不同,文言文中的创意表达、诗词中的创意表达、文章中的创意表达不说不知道,一解读真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感。特别是他以四下八单元为例,解读如何完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我觉得具有很大的学习价值。
于是,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高特。我发现百度词条上介绍的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并没有什么校长之类的行政官职。高特带着他的团队淡泊名利、扎根一线,依然带班教学,实实在在地做着任务群的研究工作,这一点真的很了不起。
自从新课标落地后,我参加了多场的新课标任务群学习,但很多讲座都没有真正的打动我,无法说服我接受任务群。虽然在我的心中一直对任务群存疑,但也仅仅是存疑而已,我没有在课堂中花更多的精力去证明自己的疑点。其实对与科学来讲,真理需要实践证明,同样伪真理也需要实践来证明,如果只有假设,没有实际的行动,那就没有任何发言权。我发现高特在他的公众号中,从2021年开始就对大单元设计,就对任务群教学进行了课堂实践,多篇大单元任务群设计已经发表。从他的实践案例中,我确实看到了课堂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原来的线性教学结构与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差异相当之大。在实践面前,我的内心竟然认同了学习任务群这个理念。
当然,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真实的情境,比如大单元下为了实现任务群学习的目标,必须整合教材内容,必须制定若干个小任务,构成任务群。这些工作可能对一个普通的老师有实施的难度。所以我们的教材还得进一步跟进我们的理念,从而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能更好地有效使用,达成教学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