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顾名思义,应该是讲述美的发展过程。美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文化的灿烂历史。美和劳动是分不开的。尽管一开始工具的打磨仅仅是为了使用的时候更顺手,更有功效。但在这一个过程中,随着劳动工具的越来越精致,美的意识就被唤醒了。于是就出现了装饰品。装饰品的出现,也就带动了原始人初步的审美情趣。
从先秦理性到楚汉浪漫;从盛唐之音到明清文艺,无论是感性的美,还是理性的美,美的历程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前进而不断的丰满、变化、交织、升腾,美指向未来,一往无前。
如此久远,早成陈迹的古典艺术,为什么仍然感染着、激动着今天和后世呢?进入新世纪的人们为什么要一再去回顾和欣赏这些古迹斑斑的印痕呢?我想:无论今天的美发展到怎样的一个高度,它是站在过去,曾经的美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过去的美,今天的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过去的美一直观照着今天的美,成为了今天美的基石。
我觉得美学和社会学、历史学是无法分开的。一部美学的发展史,就是一本鲜活的历史书,一本个性的社会大书。这本书就是把美学和当时的整个时代、社会连接在一起,让美变得立体丰满。生命的价值,本身就是多元的,在审美这个层面上,能和华夏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结合,才能让个体充实,才能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学精神。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谈到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当为妙论:“昨夜西风凋碧树。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美学的价值,在于让不同的人活出精彩的人生。确实每个人对美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比如有的人追求简单朴实,那么对于奢华的珠光宝气就会从容淡定;有的人追求名利富贵,那么对于名车豪宅就会趋之若鹜;有的人淡泊名利,那么隐居山林、粗茶淡饭也是一种美。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觉得美应该是由心而发。“情人眼里出西施”无论哪一种人生境界,都会有美的事物,美的味道、美的情趣。与美相对应的就是丑。所以我们的审美又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只有继承发扬高尚的审美价值观,摒弃一些恶趣味、丑陋的审美观,才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