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区有一场八到十年内的语文评课选优活动,我呢有幸成为了低年级的评委。承办低段比赛的那所学校是一所创建不久的新学校,校长是一位很有思想、很有能力的名师,在当地非常有影响力。
没过多久,比赛就开始了。经过激烈的初赛,进入复赛的有五位老师。今天决赛选择的是一年级的课题。老师们在各自团队的磨砺下,表现得都非常出色。
更令我欣赏的是这所学校的孩子。他们刚刚入学一个月,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已经训练得有模有样。因为在我的意识中,一年级的小学生,很难坐定40分钟。每每听课,总会发现一些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还能看到个别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玩消失术,玩游走术。而这边的学生,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五堂课,就见证了五个班级。他们有统一的口令,说明这是学校训练的,也有班级个性化的口令,说明班主任们都在用心地指导。读书时声音响亮,回答问题时,没有人抢答的,都能做到先举手再发言。上课结束时,孩子们向老师道别的时候,小班长的口令清晰,大家的步调一致,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训练有素。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每一个老师都知道一年级孩子一定要训练好学习习惯,而且大家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总感觉大家都在抓学习习惯培养,成效却并不如意。那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从这所学校的一年级身上似乎找到了答案。
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是大家的共识,但事实上,一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并不知道要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所以在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时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做一些工作。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班级管理的水平就呈现良莠不齐。所以我觉得在学校层面上,不能仅仅对老师提出一个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抽象要求。而应该罗列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纪律方面等具体的习惯要求。如果更细化一点,还应该结合实例给老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培训建议。这样老师们就会有的放矢地去做好培训工作。学校也能对老师们的培训成效有一个评价标准,从而来抓实整个学校的学习习惯培养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学习,让我坚信抓好一年级的学习习惯,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