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不等于“留美”
(2014-02-13 00:39:17)
标签:
留学美国求职规划校园 |
分类: 留学美国 |
小奔在博客里时而会和大家探讨留学的价值。其实“价值”本身追根溯源是由人们起始的“需求”来衡量的。这个需求决定了人们选择什么方式来“满足”它,这个过程中的满意度越高,人们认定的价值就越高。因此,留学需求千万种,产出价值各不同。今天咱们通过几个真实的留学生案例聊聊为了“留在美国(需求)”而“留学美国(价值)”的一些潜在问题,以及如何才能把两者更好地衔接。
小奔昨天接待的留学生里面有一个本科曾经在我校参加双学位项目最近回来读研究生的中国女孩。这个女生发现我记得她,于是特别兴奋,在谈过“正经事”后开始根我探讨毕业后如何在美国找工做的问题。和留学生探讨就业是小奔比较喜欢的话题,因为就业属于留学规划的一个部分,直接关系到留学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未来学术和事业成功几率的问题。之所以特别提到这个中国女生是因为她问问题的方式比较特殊。这个女孩读的是财经的研究生。她开门见山问我财经毕业在美国是否容易找工作,但是没有等我回答就自己给出了答复,说她认识的所有的中国留学生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能留在美国工作,毕业以后都只能选择回国。小奔刚要张嘴,这个女生又问,如果财经不好找工作,有什么专业是好找工作的。最后她承认,只要能留在美国,学什么专业无所谓,她愿意随时转专业。
这个中国女生的需求很简单--留在美国。小奔其实很感谢这个学生对我的信任和开诚布公,因为多数留学海外的人对自己未来的去留问题是比较谨慎,不轻易和外人探讨的。留学生是有心里包袱的。如果让别人知道自己出国就没打算回来,显得自己急功近利而且有崇洋媚外之嫌;如果普天下都知道自己要在美国找工作最后没找到,又显得很没面子;如果出国留学对未来就业一点想法都没有又显得自己没主见、没思想。其实,人类的需求和情感一样,是由于个人以及家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促成的,不分对错!小奔在和各国各种性格以及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交流的时候,从来都是以学生的个体为中心,不妄加评论,不戴有色眼镜。在和留学生谈话的过程中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倾听,就像这个中国女生一样,耐心地让她把自己酝酿继续多时的想法道出来。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开始根据学生的独特想法,或需求,帮助她理清框架,确定核心问题。回到中国女留学生的问题上。“留在美国”是该女生的“需求”和“目标”。她问我留在美国这个想法是否实际,无异于问我她的需求是否合理。这就好像一个人饿了,反倒问别人自己是不是应该饿。小奔很明了地告诉这个女生,她的需求没有好坏对错,但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她面临的难度等级可能比较高,要求她的冲关的能力也相应高。
多数人“留(在)美(国)”的第一步是通过工作身份完成的。怎样才能在美国找到工作?这是一个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在心里盘算过的问题。但是很多留学生还不明白,“专业”不等于“就业”。小奔有一个西亚来的女留学生,人长得超级漂亮,来我们学校很多年了,这个学期开始读她的第三个研究生专业!找不到工作就继续读书是很多人无奈的策略,在国内存在这个问题,在美国也一样。西亚女生最初读的是政治学研究生,学的比较一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将其归结于这个专业在美国的就业前景冷淡。她同期来的一个读本科经济学的西亚男生还没毕业就通过实习签订了正式工作合同。于是她认为商科容易就业,报考了我校的金融专业。之后仍然没有工作,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转战周折后她目前回来读的新的研究生专业是信息系统管理。如果说中国女留学生还是在琢磨着要留在美国,那么这个西亚女生已经很明显很坚定地为了留美奋斗多年。小奔和这个西亚女生接触比较多,因为她曾经在我们的国际中心打过工。这么多年来,她已经把我们国际中心“圈内”所有能工作的机会都过了一遍,可以说我们对她是相当照顾了。但是这么一圈工作下来,她也为自己树立了强大的“口碑”,所有的员工上上下下都知道,千万不能雇佣她!地球人都知道,她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不在专业上。但是西亚女生始终坚信,只要选对了专业,幸运终会落到自己手上。西亚女生求职屡败的原因就不透露了,说说西亚男生完胜的秘诀吧。这个男生虽然年纪轻,但是有很强的人际交流能力,是典型的“阳光男孩”。阳光男孩留学期间经常出没在图书馆,成绩响亮;同时人们可以在校园的各种活动和机构看到他:学生社团,校园打工,外出旅游,各类庆典,拿奖学金,当学校网站的形象代言人。小奔都感叹他哪里来的这么大精力。阳光男孩给人的印象很专业,也很敬业。他把留学生活的这几年发挥到了极至。大四那年,阳光男孩在印州首府的一家大公司找到了实习机会,同样不出所料地给公司留下了积极美好的印象;对方迫不及待地开出了合同,在阳光男孩毕业前一个学期就破格接收了他,而且薪水相当诱人。所以说,成功的留学是由学业、专业、能力、性格、人际交流能力等诸多因素造就的。选择专业固然重要,但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这个过程中的努力以及人格的不断完善才是成功就业留美的关键。
想在美国就业不仅需要综合实力,还需要早做准备。来找我谈话的那个中国女生说,自己本科阶段的一个中国同学成绩一直很好,也是在我校读商科。那个同学信心满满要考会计师,但是等到了最后一年才参加了资格考试,没通过,最后找工作也泡汤了,只好悻悻地回国。这个案例正好印证了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的另一大误区:等最后!每年毕业大季的前一两个月,我接触到的留学生找工作的问题就会激增。多数听到的是抱怨,说上网一看,好多企业干脆注明不要持有留学签证的学生,或者直接要求有绿卡或者国籍的人。还有留学生抱怨说美国规定毕业生只有有限的几个月可以找工作,找不到就必须走人,这个规则太苛刻。小奔想告诉留学生的是,在国内就业竞争激烈,在美国会更难。想想单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群体在美国有多么庞大。如果美国的就业市场无底线,那么美国就业率40%的人口将是中国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的留学生总数平均占40%左右,在某些专业领域的比重更高。)留学生想在美国就业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详情参见上文阳光男孩),第二就是要有长期规划,早做打算。留学生耗到毕业前一两个月才开始写简历,盲目投出去几份没有回应就埋怨市场不好或者移民政策苛刻,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美国就业市场不景气已经是持续很多年的问题了,最近一两年似乎还呈上升的缓势。美国学生自己都是毕业前半年以上就开始准备简历,拉网式地找工作了。小奔建议留学生,如果是本科,大二,最迟大三,就应该开始撰写简历了。之后的一两年不断向里面填充内容,主要是自己的实习或者打工和科研项目的经历。如果是研究生或者以上学历,那么入校伊始就应该有专业的简历,之后不断扩充完善。美国正规高校都设有免费的职业中心,可以帮助在校生修改简历,甚至做模拟面试培训。用不用在个人。但是小奔告诉大家,是否接受过专业辅导在面试和简历中体现的差别是很大的。
就业不是留美保险箱。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找到工作只是职场第一步。多数留学生就业的第一步是通过带薪实习,也就是OPT完成的。这个OPT根据专业有一年至18个月的期限,如果实习结束前没有转正成为工作签证的正式员工,那么留学生在美国的职业生涯也就暂时画上了句号。一个人是否专业,是否有能力有实力,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动领导和同事们为自己在美国职场赢得一席之地,都是长期综合素质的积累的结果。
最后回到文章伊始的中国女留学生的问题上。她的优势是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在专业问题上不挑剔;劣势是她不知道怎样达到目的地。所以中国女留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在跑道间犹豫徘徊,而是选定一条跑道,有的放矢地设计好自己如何起跑、助力、冲刺,从众多的竞争选手中脱颖而出。从“留美”到“留美”,成功的关键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