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学的价值-写在马年新年

(2014-02-04 00:19:23)
标签:

美国

校园

留学

价值

梦想

分类: 留学美国

马年新春,离开家很多年了,一个人在世界的另一头晃悠。“奔走美国”的小奔同学真的好像一匹小马,带着一股子坚持,“奔青春”,“奔学业”,“奔事业”,“奔爱情”,“奔三”。这么多年,小奔收获了很多,当然也失去了很多。回顾留学以来的日子,小奔收获最多的应该是“自由”,但是失去最多的恐怕是“亲情”。在这个全球华人共同煽情的日子里,小奔也开始了思考,留学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每个人留学伊始的“动机”都不一样,这个动机也作为留学的“起始目标”指引着学子的奋斗方向。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拿文凭;日后能否发财也不是衡量留学价值的唯一尺度。不论你是十几岁少小离家,20多岁到外面读大学,还是在国内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甚至家庭后决定外出镀金, 在未来若干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你都会完成一种成长的飞跃。留学的过程中人们的眼界会打开,梦想会变大,曾经的信条会开始动摇,新的人生原则会渐渐生成。如果说我们人生最初的那十几、

二十几年是被“教着”如何做人,那么留学的这几年里我们将“选择”自己要如何做人。在留学的日子里不论遇到什么艰辛和挑战,我们仍然坚守自己。我们要做有人味的“暖男”、“温女”;同时我们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果断说“不”。这种成长的蜕变有时候必须要我们独自被绝境包裹着的时候才会奇迹班地呈现。

 

人是群体性的动物。留学在外,不意味着要抛弃自己国内的亲情和朋友,但是必然要在海外从新开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找到友情和爱情的支持。成年人交朋友少了几分幼年的质朴和冲动,多了心灵的沟通和甄选的过程。留学在外,我们成了别人眼里的“老外”。留学生们突然意识到外国人不都拥有中华民族“有朋自远方来”的豁达和大度;和外国人交流时的话题很难逾越普通的客套和天气体育之类不疼不痒的问题;留学生们甚至感到自己被怀疑和审视的目光焦灼着。在家里曾经说一不二、呼风唤雨的你也许人生第一次体验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这个时候你可以哭着转身,也可以微笑着直视对方的目光,直到把它软化。外面的世界有很多优秀的人,留学赋予了我们接触他们的动力。身在海外遇老乡,除了两眼泪汪汪外,还可以患难见真情,他乡遇知音,为自己建立未来几十年的友谊,甚至找到将和自己一起改变世界的“中国合伙人”。

 

 

留学对于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讲已经逐渐从奢侈品变为教育投资。留学的选择,不论是国家、专业、学校、还是学历学位,都大幅度地放开。中华学子获得了参与世界范围内进入某专业最领先学府的竞争机会;自主挑选学校和社会人文环境的机会;同时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经济实力进入相应的长青藤大学,优秀公立大学,以及社区学院等等—更多学子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宽进严出的教育系统给与留学生的是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是被淘汰的挑战。进入长青藤大学不意味着日后的飞黄腾达,也不保证学生心灵的转角处不会有阴暗的扭曲。从小城市的社区学院起步不等于以后不能转学进入更具排名实力的大学,或者妨碍未来成为成功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名流。我们走进什么样的大学是由我们的过去决定的;我们怎样走出大学却是由我们的未来决定的。不论你在亚非拉美,读的是贵族大学还是社区学院,留学成功的关键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希望成为谁。坐拥各种资源不善利用是傻把式;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及至才是真本事!

 

留学生身在海外,哪个不想家?饮食不习惯找个中餐馆或者亚洲超市就基本搞定。和老外语言交流不通畅找几个中国小伙伴痛快地聊一晚上立马神清气爽。外国的除夕夜没有年味儿?春节晚会在网上已经同步视频了!不论是住在小宿舍还是大house,只要稍加布置就能弄出一点家的味道。可是,唯独家里的父母是无论如何都没法时刻带在身旁。多少留学生当初离家是带着父母亲人的梦想和期待上路?可是留学的道路上,学子们开始拥有了更多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面对着获得更高学历以及工作offer的机会,留学生们在梦想和亲情之间做着艰难的抉择。最初留学计划的三四年后,往往又多出一个甚至若干个三四年。不少人在海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甚至孩子。生活和事业的中心很显然地出现了偏移,日子看起来真是不错,只可是,电话那头的父母老了。

 

新的一年来到了。小奔还在美国不懈地奔着。不知道明年的日子会是什么样;不知不觉中“小奔”也会长成“大奔”。珍惜当下的每个日子,做个“温女”,用我有限的光亮温暖身边的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爱我的生活和梦想。祝全球华人“马上有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