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留学可以重来?

(2013-05-22 02:31:21)
标签:

美国

留学生

校园

成绩

退学

分类: 留学美国

美国、大学、五月。刚刚送走春季毕业年级,准备迎接秋季新生,这中间还夹杂着帮助几位春学期后因为成绩不合格被退学的留学生们善后的问题。这些“不得不走”的留学生里有中国学生,其中的一个女生让我比较担心,希望把她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交流,呼唤留学家庭和留学市场对这些“留学未成,背井还乡”的年轻人的关注。

 

对于有留学生的家庭,家长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子女学业有成,有朝一日衣锦还乡。但是投资教育如同投资其他的产业,多少存在风险。留学投资中的关键性因素包括“投资战略(从什么阶段开始留学:高中、大学、还是研究生?学什么专业等。)”,“财务预算”,“商业模式(学习什么专业,日后准备投身什么就业市场?)”,“执行团队(以留学生为中心,家长为辅助)”,以及“资本回笼(留学生毕业后功成名就,过上理想生活,收回当年投资成本)”等等。而这些环节中最最重要的部分是“执行团队”,人是主体!执行者的实力、体力、心力如果没有准备好,学历就将是空谈,留学本身必然事倍功半。

 

这个女留学生暂且称为“小默”吧。跟小默谈话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加倍的耐心。她在提问或回答之前都要犹豫良久,之后用很小的声音在嘴皮基本不动的情况下嘟囔出一两句话。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特点,当然也含有被退学面临窘境中的心虚成分。谈话过程中,她夹着肩膀,搂住书包,双手紧握,并且避免目光接触。这些肢体语言进一步体现出小默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因为被退学的问题,小默在过去的两周内多次和我以及多位国际部老师单独谈话,还与我和其他老师共同谈话。我们为她分析利弊,提供解决方案,等待她的答复,但是将近两周过去了,她必须离境的期限已进,小默没有选定任何方案也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国际部的各位老师之间是有交流的,我们虽然各自的侧重和职务不同,但是对于留学生的情况经常相互通气,力争帮助留学生寻求最佳方案;对于不可控因素(比如小默的被退学),则争取帮留学生创造最平稳的转接,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虽然小默自己还在不紧不慢地等待结果,但是我能感到她和家人的“危机感”。因为我收到了她在国内的父母委托友人给我发来的电子邮件和电话。据说她国内的父母以泪洗面,担心小默的身心健康,同时希望她能留在美国。于是我昨天和另一位留学生辅导员共同和小默谈话,督促她尽快告知我们她的选择,好让我们进一步帮助她办理退学或转学的手续。另我失望的是,在长达一个半小时(我们为了小默晚了一个小时下班)的时间里,我的同事给小默陈述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各自的利弊,都是我上周用中文详细给小默解释过的,而小默始终以接受全新信息的状态收听,提出了她曾多次向我提出过的问题。小默这样做有两种可能:1。她和我谈话的时候没走心,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2。她期待另一个老师能够给她另一种答复,也就是期待奇迹出现,说她可以不用退学。我的同事给与小默的答复是相同的,唯一较之上周不同的内容是,小默已经错过了转学的最佳时机,除了立刻离境之外没有其他选择了。

 

对于因为成绩问题被退学的留学生来说,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可以有若干种选择。小默希望日后能够重新申请我们学校回来继续读书。介于这种情况,小默在最初收到校方取消学籍的通知的时候可以选择:1。申请转学(Transfer),比如门槛较普通公立大学偏低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或者语言学校(Language School),在学生身份仍然有效的情况下无缝过渡,在两个学期之后用新的比较高的成绩为敲门砖,申请重新入学(Re-admit)之前的大学;2。回国度假,调整状态,同时申请其他的美国大学或者之前的大学,获得录取后重新签证以新生身份赴美。鉴于小默的自身条件,上述任何一个选择对于她都是不错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小默在听了我的分析后迅速给出了各种困难假设和否定。比如她认为上社区学院属于低就了,报考新的学校恐怕来不及,不知道新的学校要求的报名材料,如果回国再出来容易被拒签等等问题。我询问小默她的家人对她这件事情是如何期待的。小默说她父母没有意见,从小都是她自己拿主意。我于是问她自己最期待的结果是什么样。小默说中间不想回国,希望直接转学。在如此具体的目标指导下,我明确告诉小默,她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转到新学校(否则学生身份就失效了,必须离境),而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获得录取和办齐材料的恐怕只有我们当地的社区学院和就近的语言学校。我告诉她另外一个同样刚刚被学校退学的留学生就是联系了我们城市的一家社区学院,对方告诉那个同学48-72小时内就可以给与录取与否的答复。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高效的救命稻草啊。我让小默迅速与这个学校联系,拿到offer后如果有更好选择可以随时放弃这个学校,但是拥有他无疑是双重保险和坚强后盾。一周后,当我昨天再次见到小默(这之间她还曾单独找过另外两个国际部老师)询问进展时,她甚至还没有报名,报名材料也没有开始准备,只是给社区学院发了个问题邮件,等待答复。小默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失去的是宝贵的机会。

 

在与小默的多次交流中,我发现了四个很大的问题。

 

一个是,她在倾听别人谈话的时候不往心里去,不论是英文还是中文交流,刚刚告诉她的事情转眼就询问第二遍,仿佛第一遍没有听说过一样。如果她之前上课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成绩出问题,挂科,也就不难想像。

 

第二是回避重点,畏难情绪。比如她认为再次回美国留学的最大障碍是签证问题,而不是如何通过提高成绩说服学校录取自己的问题。如果大家仔细想想,签证是大使馆给的,属于外在不可控因素,说起来很像回事,其实不需要本人做更多努力去改变。提高成绩却是需要本人扎扎实实靠努力换来的,没有成绩就得不到录取,没有录取通知书签证从何谈起。打着签证难的大幌子,掩盖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恐怕这个幌子也把她国内的父母吓的不轻,忽略了重点问题。我提醒小默,如果学习状态和成绩不改善,莫说没有机会回到我们学校或者到其他更好的学校,就是勉强进入社区学院也难免重蹈覆辙。在面对此次危机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小默完全没有把转学这件事当成急事来办,还在慢悠悠等着对方回复自己的电子邮件呢。另一个境遇相同的留学生可不是这么处理问题的。那个小姑娘听了我的话回家就上网查对方学校的录取要求把材料整理齐全,给对方打电话得到了48小时能给答复的定心丸,打车直奔对方的招生办,把报名材料拍在桌上,有情有理地讲述了自己的境遇,恳请招生办老师务必以最快速度处理自己的报考申请。一周后,当小默还徘徊在我们国际部各位老师之间重复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另外那个女孩已经在没有丢失身份的情况下转到了社区学院准备以新的状态重新开始了。其实早在走到被退学窘境之前的一个学期,小默还有另一个绝好的机会避免今天的境遇。美国的大学不是因为一个学期的成绩不好就开除学生的。小默的第一个学期的专业课成绩出来之后,她登上了Academic Probation(因学习成绩留校观察)的名单。我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多次给小默发电子邮件邀请她来和我谈谈。我可以从调整学习方法、安排课后补习/家教、调整课程、与任课教授沟通等等多种角度帮助小默制定最符合她特点的学习计划,提高成绩。然而小默选择了回避和沉默,我的多次邀请和询问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直到她上周因为遭到退学出现在了我的办公室。

 

第三是目标茫然。鉴于小默的成绩,我认为数学和金融不是她的强项,学习商务管理专业难度会比较大。当我询问小默当初是怎么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她绕了几个弯却始终没有说出个所以然。问她未来的就业取向也没有具体的想法。我从她的各种陈述中逐渐摸出了脉搏。小默高中成绩不好,不想参加高考,觉得出国是个捷径。商务管理是热门留学专业,中介推荐,所以就报考了。她的目标就是出国,但是出国之后怎么生存,以后干什么,都还没有出现在小默的思考空间里。缺乏了目标,也就少了动力。

 

第四是找借口。在处理小默被退学的过程中,我从她的父母、朋友、以及小默自己的口中多次听到心情糟糕,精神状况不好的字眼,小默甚至问我能否找医院给自己开个“抑郁症”的证明,让自己“休学”而不是“退学”。精神健康岂可儿戏?!任何被学校开除的学生都会情绪低沉,加上小默内向的性格,也着实让我担忧了一下。我询问了小默几个抑郁症诊断的典型问题,她完全不符合,我也排除了她的自杀自残倾向。(我们的心理咨询中心可以随时进行干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排查。)后来我发现,小默是想运用退学条款里“学生因身体健康状况或家庭重大变故问题可做特殊处理”的条款让学校重判,使她留在学校。我从小默口中了解到,她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时间里(第一年读语言)完全没有美国朋友或者国际学生朋友,只有一个中国同学关系密切。加上小默和国内的父母交流也有限,使得她完全生活在安静封闭的自我的圈子里,极少获得精神支持。读了一年的语言后小默当初留学的兴奋也消失待尽,不能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虽然以上理由都会增加小默留学道路上的困难,但是都不能成为她没有尽到学生责任的理由。

 

我面对眼前的这个即将遭到身份吊销被迫结束留学生活的女生既生气又心疼。留学不应该是逃避高考的避风港。留学不是目的,未来的生活和事业才是指引方向的航标。任何问题都有若干种解决方法,但是回避不在其一。面子很重要,实力更重要!留学生父母是留学投资中“执行团队”的重要成员,除了留学资金外,需要父母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真心地希望小默和跟她经历类似的留学生和家长们能够从这次失败的留学经历中积累经验,收获成长。同时,希望背井还乡的小默能够获得父母、亲朋、同学、邻里的宽容和支持。当她出现在家乡的机场时,父母还是会上前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奔走美国”的相关阅读:

留学生成绩问题被退学怎么办?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21175a0100tujh.html 

低龄留学,弊大于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21175a0100semp.html

留学生: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专业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21175a0100rasb.html

留学不是溺爱的附属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21175a010197c7.html

谈谈留学生"择业":专业和就业有如鸡和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21175a010110l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