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美国入境安检新政,留学生通关时间翻倍!

(2013-05-14 22:30:48)
标签:

美国

留学生

海关

政策

入境

分类: 留学美国

更新:(2013年7月18日)

小奔日前获悉,针对留学生入境的加强安检政策已经在试行一段时间后暂时取消。这样,一刀切的简单对待恢复成了之前的有针对性的调查。只会有少部分存在“疑问”的留学生会在入境过程中被要求进入第二道关进行询问。小奔仍然建议留学生们阅读下文,对美国入境流程有所了解和熟悉,有备无患。

 

事件简介:由于波士顿爆炸事件影响,美国海关边防决定加强对留学生的入境审查,从“一道关”升级为“两道关”,因此入境时间翻倍。需要入境后转机前往其他城市的同学需要谨慎订票以防错过航班造成的不便和损失!没有经历过“二道关”的同学也不必紧张,只要文件合法有效,除了时间上的延长以外并不会造成更多入境不便。所有持有F, M, 和J 类签证的学生学者请阅读下文。

 

正文:当留学生降落在美国主要入境城市的国际机场时,漫长的通关等待和手续过程就开始了。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留学生以及因各种事由需要入境美国的人数的增加,和安检力度的逐渐升级,外国人在美国入境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经常可以在美国的主要机场看到提着鞋子皮带,拽着行李,满头大汗狂奔的转机旅客。很多航空公司将国际航班到达美国后的国内转机时间定在1-2个小时,这对于留学生和外国游客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此次留学生入境审核改革,留学生们更需要把专机时间加倍预留出来。

 

当国际航班降落在美国首要入境机场后,大部队进入海关大厅,分为“国人U.S. Citizens”和“访客Visitors”两部分排队等候入境。这是多数外国人熟悉的“第一道关”。“访客”,也就是“外国人”的队伍总是蜿蜒曲折,遇到多驾国际航班同时降落的情况,访客的入境队伍有时从海关大厅排到外面的走廊。记得几年前我从旧金山入境的时候还看到两位机场工作人员在海关开辟了绿色通道,高喊“某某航班转机的外国游客请走这条通道”为转机时间紧的外国人提供优先权。去年我从芝加哥入境只有一个半小时转机时间,站在蜿蜒的等候队伍里我询问机场保安有否快速通道,被他面无表情地告知这里一半以上的人都急着转机,所以只能苦等。幸运的是之后的安检速度很快,我的转机闸口也近在咫尺,所以侥幸赶上。如果我赶上另一年在芝加哥排队1个小时等待再次安检的经历,那么我无疑将会错过转机航班了。

 

美国机场的“第二道关”并不为多数人所知,因为通常是在“第一道关”卡住的外国人(比如证件不齐、指纹不清、闻讯表述可疑、携带违禁或者可以物品等等)才会被“请”到第二道关接受进一步核查,决定是准许入境还是遣返,所以这第二道关被很多人昵称为“小黑屋”

 

此次美国海关入境临时改革的决定是“所有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包括交换生)不论之前是否有过进入第二道关排查的经历,都需要进入‘第二道关’进行学生身份的核实”。每个获得录取并得到有效的“I-20表格”的留学生和持有 DS-2019表格”的访问学者/交换生都需要交纳“SEVIS费”,用于为自己在美国“学生和访问学者信息系统”里注册有效账户。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所在的院校机构会根据该生的注册情况和在校表现及时更新SEVIS记录,这个记录比起留学生和学者们手中持有的I-20表格和DS-2019表格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比如某个本科留学生的I-20表格上面显示的有效期是四年,这个有效期是根据普通本科学制预估的。如果这个留学生两年之后因为成绩问题被退学了,他的SEVIS记录会取消他的留学生资格,这时候即便原版表格上还有两年的有效期,该学生的留学生身份也已经失效了。)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临时改革是美国国土安全部门针对波士顿爆炸事件两个主犯的留学生身份作出的反应。目前我们尚无法预期此次改革所将持续的时间。但是面临夏季和秋季留学生返程及报到高峰的到来,“小奔”提醒广大留学生、访问学者、以及家长们

 

1. 明智选择换乘航班的衔接(预期比以前的入境延长1/3甚至翻倍的时间);

2. 告知接机校车、朋友、班车等;

3. 带齐全套证件:有效护照、有效签证、有效SEVIS记录、返程留学生学者离校前获得的国际部专员的“旅行签字”、有效I-20 或DS-2019表格、返校学生携带成绩单,以及其他美国大使馆网站上推荐的辅助材料。

4.随身携带所在学校国际部的联系电话(一般来说边境官员可以从SEVIS系统里获得所需信息,但是如果官员需要进一步核实信息,则需要和留学生学者所在学校的国际部取得联系。携带学校的国际部联系电话和节假日值班电话有备无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