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高中和美国接轨争相开办“提高班”

(2011-12-03 02:28:08)
标签:

美国

教育

ap

高中

分类: 留学美国

    不知从何时起,“国际化”、“与国际接轨”成了时尚与高雅的代名词。感谢“国际化”,因为我亲眼看到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高速的发展和提高,从头脑到腰包都迅速地武装起来;我自己也得以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 ,现在反过来教育美国的和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莘莘学子们。国人一直盼望着教育改革,认为教育要与国际接轨。然而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说中国高中开始大规模开办AP项目(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 ), 与美国高中和大学接轨,我的脑子里立刻开始“轰隆隆”,诸多的疑虑淹没了我跟着欢呼雀跃的欲望。

    AP课程是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的缩写,逐字翻译为“高等的/高阶的,配置/分班的,项目/课程”,说白了就是各个科目的“高级班”。美国高中的AP课程由来已久,事实证明这些高阶的课程确实为大学甄选和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美国的高中生和家长们也为自己的孩子选修一些AP类的课程感到自豪。

    首先有几个问题大家需要明确:首先,在美国,选读高中AP课程的学生是“小小众”,也就是说虽然大部分高中生上的是普通高中课程,他们还是可以顺利进入大学学习的。另外,虽然在很多影视作品里,读AP的学生给人“书呆子”的刻板印象,现实中大多数的AP生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再有,AP不是一个“特长班”,并不涵盖高中阶段的所有科目;换句话说,就读AP课程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读特定科目的AP课程,而不是学生所有的功课都在AP班里上。

    据说中国从2010年开始通过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引进并正式开设了AP项目考试。谈起在中国高中开设AP班的好处,有文章套用了美国的经验,“美国有七成的高中开设AP课程,高中生提前学习大学课程,不仅有利于申请知名大学,而且还可以折算学分。”(朱红亮:AP在中国,一年增三倍)。这个说得没错,高中阶段的AP课程就是高出高中生平均水平的某学科的课程,在美国,这些课程的学分是可以酌情转换到大学的基础学科的学分里的。这为在某些学术领域特别有天赋和建树的学生节省了时间,从而可以在大学期间从事更多科研创造。同时,大学可以根据申请学生在高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择优录取。但是等等!这些说的都是参加了AP班之后的一些好处,开班的初衷呢?大家不要忘记,人是主体!正是因为有了在某些专业成绩特别突出的孩子,普通的高中课程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美国才会在高中教育体制中加入了AP类高阶课程来满足这些“吃不饱”的孩子。至于大学借此挑选学生,转学分之类都是辅助内容。咱们忙着和国际接轨的时候别光是关注“结果”,忘记了“初衷”。

    中国人才辈出,我绝对相信有众多学生期待高阶课程,同时有大量优秀学生足以和世界顶级名牌大学的申请者们竞争。关键是,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急于上马的工程是否经过了详细的考察以及合理的规划,我们的学校在教学理念以及师资力量上准备好了吗?

    AP项目是否会成为中国高中资质的“光环”和某些领导的“政绩”呢?比如,大家都说“爱疯”好,你有我没有就好像我不够好,所以砸锅卖铁也要买一台,威胁父母也要买,拦路抢劫也要买,这就是盲目追求,自不量力。如果在社会上炒热了AP的概念,高中会不会为了给自己加上这个光环而不遗余力?从硬件设施上学校是否需要增加大量额外投入来塑造所谓的“样板”教室和教育设施?最好的师资一定是会配给给这些AP班学生的,那么普通班的学生是否会受到更加“普通”的对待?据说,中国的A P学校数量在过去的一年内增长了三倍,已经达到180多所。我没有挑战权威的意思,但是,以这个速度发展,就是美国大学理事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到中国来上班帮助这些学校进行认证,在未来的几年内恐怕也忙不过来。我们说与国际“接轨”,接轨不严谨就会产生“缝隙”,我们通常把缝隙叫做“瑕疵”,而有瑕疵的产品在市场上被称为“残次品”。我们精心接轨学习来的东西,大家不希望拿到手里的时候是件残次品吧?

    AP项目的推广是否会成为学生和家长新的负担?为了从庞大的竞争群体中脱颖而出,中国学生的课业负担世人皆知,却又是难以解决的尴尬现实。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学时代起就开始忙于在补习班、兴趣班、提高班、考级班之间奔波,似乎只有在奔进了大学后才能松口气。如果AP概念在国内迅速推广了,学生们是否又要开始为了跻身于AP班而奔波了呢?如果AP项目的概念没有完整合理地借鉴过来而是只取毛皮,急功近利地开始用英语上所谓大学水平的专业课程,那么我们将无异于从现在流行的“奥数”、“奥英”,发展出“奥地理”、“奥化学”、“奥物理”等等。最终造成AP班畸形发展成“提高班”大本营。前文提到过,美国最初开始设置AP班是为了满足那些单科成绩突出,在正常班级“吃不饱”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土壤。我们现在的国内高中学生已经不堪重负了,未来,他们会不会被盲目开发的所谓AP班强行“填鸭”呢?在国内迅速地全面地开展AP项目会不会在学校和家长的推动下成为学生们的“全面负担”呢?

    名字挂上了AP,教育水平真的就“高阶”了吗?目前国内的通过了“认证”开办AP课程的高中都在自行设计教学大纲以及配置师资;对于AP教师的培训是没有规定要求的;是否用英文授课是灵活的,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换句话说,就是开办了AP课程的高中根据现有的教育理念制定教学大纲,直接搬用现有的老师,按照自己对于AP的理解培养准备在美国成功留学的国际人才。突然想起前几天看了一篇微博,“教你用洋气的西餐名字来叫中国菜”,其中一段把“鱼香肉丝”叫做“特调微辣酸甜汁炬猪柳拌长葱”。名字洋气了,还是那盘菜。

AP是进入美国名牌大学的“锦上添花”的条件,而不是唯一的必需的条件;参加了AP班也不意味着握住了常青藤大学的金钥匙。问题的关键还是学生自身的实力。目标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们,别盲目入市。有工夫学好功课,练好英语,培养一些特长和爱好,练就独立生存的能力,还要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到时候不管别人是AP还是P,保证你本人更有竞争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