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然还有人相信“大学无用”的谬论

(2011-11-16 04:16:26)
标签:

留学生心理

教育

社会

杂谈

校园

分类: 留学美国

    看到博客上一篇推荐文章,大概题目是“上大学其实教不了你什么”。我心里暗暗地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写出一些新意,饶有兴趣地点进去,冷笑一下退出来。改变一个民族需要教育三代人。我们的祖辈没有接受什么教育;我们的父辈踉踉跄跄地在教育中进进出出;我们中的很多人才刚刚成为家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大学生……就有人散布“大学无用”的谬论,居然还有人相信!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如果阅读了那篇关于“上大学其实教不了你什么”的文章和其他坊间的相关文章你会发现,其实那些说法的论据都是有限的几个没有经过系统的学院教育但是成功人士的事迹。稍微动一下脑子的人都会明白,这些受到过有限教育或者主动从名牌大学退学的精英们之所以被人们娓娓道来是因为他们是“个案”而非“定律”。而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领导者、学术精英等等绝大多数是受到过高等教育的。然而,比对者没有将成功人士和成功人士比,而是将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成功人士和接受过大学教育但是还在成功路上挣扎抱怨的人相比,这么比较根本就是没有可比性, 此其一。“大学无用论”的咏诵着们还有一个误导,就是他们把没有接受过完整高等教育的成功者的成功归结为没有上大学,而不是因为这些成功人士超乎常人的潜质、创意、以及不懈的努力,此其二。还有一个特别要命的误区,就是一些人认为进入大学就应该顺理成章的获得成功!

    强者把获得幸福的机会和钥匙握在自己的手中,弱者期待和等待别人赐予自己幸福。那些认为进入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的人显然是后者,他们其实是在说“我自己懒得拿钥匙,你(家人、老师、社会)去取把钥匙替我开门吧,记住要开幸福成功之门哦!”自己放弃了选择权利的人最后又跳脚蹦高地埋怨别人替自己做错了选择开错了门,正常人干不出这种事!

    上大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说白了就是人们上大学的定位问题。手段是“上大学”,目的是“获得幸福、成功、知识、成就感、自我认同……(因人而异)”。人们在达到目的的征途上要通过上大学这一手段,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定位调整,最终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试想,多少人在报考大学之前把上大学定位成了自己的目的?这样一来,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就意味着已经达到了目的,那么大学里的光阴当然是用来混了。当这些一路“混”来的大学生走入社会后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需要“幸福、成功、知识、成就感、自我认同”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能力亲手获得这一切,于是怪罪于大学本身。大学给与了你想要的—上大学—现在你想要更多了,对不起,没有后悔药卖。

    曾经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仔细想想挺有道理的,反映了一个主动与被动的问题。被动的人不情愿地去上课,觉得课程结构不妥,教授讲课没劲,作业考试太多,学校名气不大,甚至帅哥美女不多。被动的人永远是在被动接受的,因为你不上课不考试不作业就不及格不升班不毕业。被动上大学的人不投入不热情不作为,导致自己不杰出不耀眼不痛快。大学毕业以后意识到自己被上了,恭喜你,答对了!主动的人是完全不同的状态。主动的人自己不是被逼迫坐进教室里的,而是对每一节课充满期待。如果课本本身的内容比较枯燥难懂,那么主动的同学会自己课下花些功夫寻找有意思的相关补充资料使自己的教材丰满有趣起来;如果教授讲课没劲可以把课堂变成“找茬”游戏,假想自己教授这节课的话会是如何的妙笔生花 ;不付出就得不到收获,想要逃避作业和考试却希望满腹经纶的人无异于不节食不运动而想变苗条的空想家;学校名气不大听起来就好像有孩子抱怨自己的爸爸不是李刚,而无数从山沟小城镇和非名校走出来的杰出人士都证明了自身的努力才是王道;至于个别院系专业男女生人数不均衡的问题—拜托,你自己不会走出去推销自己吗?君不见很多大一新生就开始张罗跨校联谊了。各种给自己拼命找借口摆障碍的人无异于被动狂,被大学上了四年最后毕业时是一幅怨妇的神态,当然是不招人待见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等着大学教育你!地球人都知道,如果有人自己遭受了自然灾害的围困在充满信心等待救援的时候还必须持续进行自救。大学生们也是一样。在接受教授、学院,甚至同学们教育帮助的同时还需要自我教育。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靠大学教室里的那点知识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是远远不够的。同一所大学里毕业出来的人在社会上分出了三六九等是根据他们在校园期间的表现推导出来的。大家眼看着周围的同学有的做兼职,有的实习,有的参与社团,有的组建自己的乐队工作室,甚至有的是忙于电视选秀的,于是简单地把这些同学们归纳为“爱钱的”,“爱玩的”,或者“爱显的”。我倒是觉得说这些话的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多数大学毕业即失业的学生正是那些在校期间除了上课考试作业之外没有任何作为的人;与此同时,这些学生出于对大学本身消极或者片面的认识,学术本身多是应付出来的,所以专业课也未见太多的建树。试想,哪个用人单位愿意雇用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缺乏人际交流能力,成绩平平,又把一切问题归罪于外界而非自身的人呢?那些所谓的“不务正业”的学生却利用各种时间和机会为自己 积累和铺垫,丰富自己的头脑和简历,构建自己的爱情和人脉。当这些持续替自己补充“教材”的学生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就绪;那些无所事事混过来的学生才刚刚意识到自己需要开始准备了。那么谁赢谁输自见分晓。

    教育的意义本身毋庸置疑,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如何接受教育。高喊“大学无用论”的人不要再误人子弟了。轻松被无用论说服误导的人估计上不上大学也没有太大区别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