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研究生申请助研奖学金的几点建议
春季,广大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院报名的最后冲刺阶段,研究生院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手中;春季,还没有研究生助研奖学金职位的同学再接再厉,力争跻身享有“工资待遇”的学生的行列;春季,许多研究生忙着准备毕业,准毕业生们将为学弟学妹们腾出众多助研工作岗位。春天真的是欣欣向荣的季节。
我所工作的国际部刚刚结束了暑期以及下一学年研究生助研工(Graduate
Assistant)的招聘,录用了一批新人。在招聘新助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现象,希望和正在读研究生或者准备在读书阶段有所收入并积累工作经验的同学们分享。
Graduate
Assistant
,直译为研究生助理,简称GA,是美国大学面向美国学生以及外国留学生公开招聘选拔的助学金的一种。根据各州的教育政策不同,以及各大学的经济条件和奖学金经费的安排,所给与研究生的优惠补助政策也有区别。但是总体上,助研工作大幅度减免研究生学费,一般免去学费的2/3,
剩下的1/3
学费也是按照当地学生的最低学费标准收取,条件好的学校免除的学费更多。与此同时,助研学生每个月领取固定的“工资”补助,从几百美元至上千元,以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制定的标准为准。有些助研岗位还支持学生寒暑假继续工作,这样保证了学生的年度收入。如果某些岗位没有寒暑假工作的条件,只要学生保持合法学生身份,在暑假选读夏季学期的课程时仍然可以享有减免学费的优惠,只是暂时没有了补助。研究生助理的助学金机会虽然不及某些大牌科研机构的全额奖学金,却最起码的解决了研究生学费,为留学生节省了大量留学费用。同时,助研机会为研究生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为日后求职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留学生不知道助研机会除经济以外的隐含价值—助研工作在美国算入工龄,并在求职时属于工作经验(并非打工或实习的工作经验)。美国的很多招聘“高级人才”的岗位除了要求研究生学历外,还附加了2-3年相关工作经历的要求。拥有助研经历且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往往脱颖而出。因此,研究生助理的职务不论是在美国同学之间还是在国际学生中,都是很抢手且竞争激烈的。
误区一:“我够优秀,助研机会应该自动找上我。”
除非你和某个领衔教授或者由招聘大权的教员很熟悉,他们会首先把你和最佳选手联系起来,否则“被千里马”的机会渺茫。因为那些招聘教师都在忙着应付大把大把的助研申请信呢。想要选秀成功,首先要参加选秀,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得到发现和赏识。
误区二:“我只能在本系的有限几个研究室助理岗位中选择。”
很多学理工的同学首先会想到自己系里的各个实验室,然而这些实验室里的空缺岗位有限。其实,不管是学文学理的同学都应该把搜索引擎范围调得更广。比如我们国际部每年就会招聘若干新的助研生。他们的分工会根据岗位不同侧重于文案、文化活动、翻译等。由于各个岗位竞争激烈,往往还没等到我们在校园网上发布新的岗位启示时候就已经收到大量应聘信了。因此,建议同学们多走多问,为自己创造机会。
误区三:入学时没有拿到助研金,以后就都是自费生了。
岗位有限,机会无限。入学时没有拿到助研工作的同学们不要气馁,一方面要
再接再厉耳听八方,另一方面要在学术和综合实力上提高自己,使自己在本专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人不二的候选人。我的大多数同系的美国同学都是在第二年才陆续拿到助研工作的。
误区四:助研工作的面试不是真正的招聘面试,不用准备。
虽然一般来讲各院系部门在面试研究生助理候选人时候流程会简单很多,但是,面试的目的是相似的:“挑选未来有能力和我以及我的部门员工一起工作的人。”所有的招聘老师都有一个担忧,那就是,如果甄选不当,自己花钱雇用的研究生助理不但不能辅助自己的工作,减轻工作压力,增加工作效率,反而可能成为一块隐痛。因此,面试中的问题大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相关工作经验,教育背景,还有人际交往能力。我们最近面试的一个候选人在面试中惜字如金,在我们几个工作人员的万般鼓励下也不多说一句话,最终被我们无奈拿下。“请问你的哪些方面使你脱颖而出呢?”“我有工作经验。”。。。“噢,好的。那么你以前的工作中都做过哪些事务呢?”“很多。”。。。懂得推销自己的学生会在最短时间内让听者了解自己的最多优点和优势。还要注意谈吐和态度。
出国镀金不忘为自己增值。助研工作不失为上上选。天上不会掉馅饼,有志之士要自己努力争取美餐。春天是有故事的季节。留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丰富自己的留学故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