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大学期中注意事项

(2011-02-28 23:37:27)
标签:

美国

期中

成绩

教育

分类: 留学美国

美国大学期中注意事项

    本周开始,美国的大学陆续进入了期中考试阶段。在美国的大学体制中有一个名词叫做“Mid-term Deficiency Grades”,中文意思是“期中低分(预警)”。如果某个学生上半学期的成绩在C-一下,教授会把这个成绩报送到注册中心。注册中心会立刻以电子邮件或者书面警告的形势与该生取得联系。而学生在下半学期的学习中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成绩。首先,这个期中低分预警系统可以唤起同学们对于自己成绩和课堂表现的警惕和关注,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然而,虽然理论上教授们要根据学生们上半个学期的表现给出期中成绩,且大部分教授能够贯彻这个制度,但是,仍有一些教授不会跟踪学生的期中成绩。因此,同学们要根据自己上半个学期的表现,主要参考作业成绩,每一次测验的成绩,以及期中考试的成绩,对自己进行一个学习成绩评估。如果学生受到了mid-term deficiency grades的警告,或者根据自评得到了c-以下的分数,那么,我建议同学马上采取如下挽救措施:

    首先,以最快的速度联系到自己的任课老师。以面谈的形式探讨自己的成绩为何如此,表达自己希望成绩提高的决心,以及期末总评成绩的若干种可能性。如果教师表示根据该生目前的形势只要加以努力,期末总评是可以提高的,那么就二话不说,努力学习去也。如果教师和同学本人都认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漏洞比较大,即便下半个学期十分努力成绩也难以通过及格线,或者是勉强通过及格线却会性质上地拉下各科总评分数,即GPA,那么,同学们要立刻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学术辅导员。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在国际中心设立了国际学生的学术辅导员,专门跟踪国际生的学习成绩,教授学习方法,提供学习建议,以及校园内外的学习资源。比如当我的学生遇到类似的成绩方面问题,我会根据情况为学生们量身制定对策。 如果大学内没有类似的专门学术辅导咨询人员,那么期中成绩显著低下的同学应该立刻和International Student Advisor 国际学生辅导员取得联系,探讨退课的可能性。由于美国对国际学生保持全职学生的身份要求十分严格,通常是本科生12学时的学分,研究生9学时的学分,个别有助研助教工作的研究生可以降到6分,所以国际学生不能未经允许随意退课。比如,本科生小明本学期注册了15学时的课程,期中时发现有一门两学分的课程十分纠结,希望退课。理论上,由于退课后小明仍将保持13学时的课程,满足了移民局12学分的要求,所以小明可以自行到注册中心退课withdraw。 然而,建议小明退课前和自己系里的学术辅导员academic advisor 谈一下,目的是为了满足课程进度和整体毕业方案。如果小明有两门课程十分纠结,推掉后只剩下11学分课程,这时候,他就必须联系国际中心的国际学生辅导员,讨论是否符合Reduce Course Load 减免学分的条件。需要注意的事,不是所有国际学生都符合减免学分的条件,所以不要在这里抱太大希望。最好的办法还是努力学习,有效利用时间,找对学习方法,让自己的成绩保持在优良的水平。

    还有一类学生在学期初就已经收到了一份叫做“probation”的书面警告。我曾提到过美国的大学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有着GPA的要求。如果某学生的GPA没有能够达到要求,该生会以电子邮件或者书面通知的形式收到一份警告,类似中国的“留校观察(因成绩问题)”。这时,该同学必须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里把自己的GPA提高到学校要求的水平。如果逾期还是没有达到要求,该学生将被要求离校。身背probation的同学们该学期的学习任务和负担重大。期中考试是他们面临的一大考验。如果期中过后发现自己某些课程已经拿到了Mid-term Deficiency Grades“期中低分(预警)”,那么和学术辅导员商量之后选择退掉最为艰难的一两门课程是比较理智的选择。这样做的好处是集中时间和精力保住所剩余的课程,争取拿到A或者B的分数,从而整体挽救自己的平均成绩,脱离在校观察。

    在完全不同的教育系统和语言环境里学习,对于任何国家的同学都非易事。然而,同学们应该转化挑战为动力,而不是以此为自己松懈的借口。同样是中国留学生,每个人的起点和学习方法策略都有不同。出现问题不要紧,关键是及时采取行动应对。每个学期的成败期中是关键。希望受到上述学术警告的同学有所准备,从容应对。预祝海外的莘莘学子都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