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餐食机场餐饮乘客空乘餐车美国旅游 |
从北京飞上海,两个小时的航程,如果乘的是近饭点的航班,机上通常都有航空餐供应。空乘小姐先是要送上饮料和啤酒等。然后就是正餐。我常飞的国航先是一个冷餐托盘,有面包和黄油(其他的航空公司一般为榨菜一包,似乎更合国人口味),水果一盒,封口的矿泉水一杯,后有一个可以选择的铝箔饭盒,内有一份热菜和米饭或面条,令机舱内“菜香”四溢,更周到的是还有一个装有胡椒、盐的调料小包;不消说,餐具都是用过即弃的塑料制品,还有擦手湿纸巾,可以卫生无虞。说实在的,我原来挺享受这顿天上的快餐的。不过,近来想法有了些变化,转而希望短途飞行中的这顿航空餐取消为好。
据报载,航空公司的机上餐食如果没有用完,都是要连同使用过的餐具即做销毁处理,目的当然是保障乘客的健康,但是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旅客飞来飞去,日积月累,要消毁的食物和增加的地面填埋污染相当可观;要保障供餐,相应的食物、餐具和餐车乘务人员等都要飞上天去,多消耗的燃油和由此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不是个小数目。所以,取消机上餐食,可以减少对天上地下的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环保,此为我想法变化的原因之一。
想法变化的原因之二还是来自在海外旅行的切身感受。近年来,凡在美国乘飞机,一两个小时的短途飞行,大概只有软饮料和一包果仁等小食;即使是四五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航空公司至多也就是提供另外付费的色拉或三明治;啤酒和小瓶葡萄酒另外付费,免费报纸也是阙如。米国的航空公司如此“叩门”,原因自然还是成本的严格控制。尤其,自航空燃油价格连续大幅上涨,航空公司的应对之策当然就是绞尽脑汁地为飞机减重,不仅餐食取消,连厚重的机上杂志也成了减重的对象。不再供餐了,机上的服务人员也可以减少,两个空乘就可以轻松搞定一架737上的乘客。如此一来,虽然乘客的口腹享受减少,但其实也有好处,机舱变得更加安静,犯困的旅客可以安心补觉;没有了恼人的“菜香”,空气更加清新,也座位少受污染;连走道里也因为少了餐车阻路,乘客如厕也更加方便。两厢比较,我还是喜欢国外没有餐食的航班。
据我的观察,因为机上没有餐食供应,美国的机场餐饮就火爆了起来,大小连锁餐馆酒吧纷纷开进了机场,不仅口味质量远高于机上餐食,而且价格也基本与市内持平。无论登机之前,与友小酌一杯;还是下飞机后用过晚饭再回家,乘客都是可以自由选择,不亦乐乎。从环保角度考虑,起码食品上天的燃料也可以大大省下一笔。
曾与航空公司的一个朋友探讨过此事,他的意见是国内的许多乘客朋友还把乘飞机作为一件“大事”,如果取消机上餐食大家未免会有意见。我的看法是,他大概有些过虑,大家乘坐飞机,首要的是方便快捷和准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机上餐饮也不会再苛求。如果航空公司取消机上餐食并把降低的成本体现在机票上,就是让利于乘客,反而会提高竞争力。当然要达此目的就一定需要机场的配合,切实起到公共服务的作用,不搞自家垄断,不以暴利为目标,引进竞争,把机场餐饮普遍的“天价”降低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