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大剧院里的遗憾

(2008-04-20 17:25:13)
标签:

国家大剧院

戏友

话剧

大狱

京城

文化

上周又去了一次国家大剧院,观赏我当年戏友和“老师”陈建斌主演的话剧《天朝1900》。建斌是科班的话剧研究生出身,演出功夫当然是了得,和其他几位“大腕”共同把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当口,京城里的既骄傲又幻想,又懦弱的一班没落旗人表现得活灵活现。他表演的琴圃,喜好床上排兵布阵,幻想着给清兵背后都插上戏台上的小旗来抵御洋人,闹着要仿效岳飞的故事让父母在其背上刺字,真诚中透着荒唐,幽默中传达着无奈。成了全戏的亮点。 而且舞台背景宏大,灯光变幻莫测,京剧、芭蕾、杂耍、功夫皆上场,闹了个乱乱哄哄的,大概也传了108年前京城的神。可惜得是全戏得情节线索散漫了一些,每个片段风格不尽同一。选取了西太后交待给交民巷送西瓜的细节也嫌大众化了一些,少了些为戏剧者的想象。场外的讲故事人,也纯属多余,影响了观众的“入戏”。

 

影响我入戏的还有周边的个别观众。开幕半天了还有人在入场,木地板上高跟鞋噔噔地响。不知哪位仁兄大概一周没有洗澡了,泛着一股酸臭味道,倒是合了台上大狱那段剧情。左边那位五十开外的胖妇人,到第二场就已经进入梦乡,鼾声大作,引来一片回头。前排的一位老兄,手机铃声一次又一次响起,也毫无歉意。后边的女士干脆就低声与人讲上了电话。我是家人给我送的票(说实在,500多元的票价超过了我的消费水平),想必周边这些朋友也不是自掏腰包来这里睡觉和讲电话的。

 

走出戏剧场,我又一次仔细品味大剧院的奢华细节,地面是多彩的大理石铺就,仰望高大穹顶,是那么开阔,通过地下的通道时,头顶上的水池粼粼地闪烁着波光。想起刚才经历的那一幕,还是要感慨,一百年来我们有了怎样的发展,我们的人包括我自己,在生活的举止细节上与这现代化的环境还是怎样地不同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