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俄克拉何马城美国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恐怖袭击纪念碑旅游 |
那天中午,我被热情的同事Terry接出机场,先是在一家遍地乱扔花生壳的小酒吧用了个午餐,然后穿过空旷的街道就到达了这个纪念馆。虽然12年前曾在报刊和电视上了解了当年这一恐怖袭击事件,但直到我肃立在两座高大的纪念碑前时,还是感到了超乎原想象的震撼。
这两座纪念碑被设计成东西相对的两座巨大的门框,象征着悲剧发生的那一刻:9:02。东边的门楣上隽刻着:9:01,这是这座无辜城市保持平静的最后时间;而另一边的门框上隽刻着:9:03,随着大楼的轰然坍塌,168位亡魂含冤离世,他们中包括了19名幼儿园的小朋友。现在,他们已经化身为168张高低不等的白色椅子,坐在背阴的缓坡上静静地面对着两扇生死门之间的倒影池。1995年4月19日那个春天的早上,一名属于原著民的恐怖分子,遥控引爆了停放在联邦政府大楼地下车库的一辆汽车炸弹,造成了911前美国本土上所发生的最大的恐怖袭击。
关于何为“恐怖主义”,世界上恐怕有上百种定义,但无论东西方,有一点是共同的认识,即恐怖主义往往在宣称追求其政治、宗教、经济目的的同时,不择手段地把平民做为暴力袭击的目标。俄克拉何马的恐怖袭击,无疑为这个独特的城市的面容和心灵上都留下了深深的伤疤。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后,遇难者家属和这座城市的政府合作选择设计,在事件原址上树立了这两座独特的纪念碑。
Terry指给我看当年的救援人员在愤怒和紧迫中留在残垣上的几行字:
Team 5
4-19-95
We search For the truth.
We seek Justice.
The courts Require it.
The Victims Cry for it.
And GOD Demands it!
翻译出来就是:我们搜寻真相。我们寻求正义。这是应法律的要求,这是应遇难者的哭泣。而且啊,这也是应上帝的意旨!--第五救援队, 95年4月19日
虽然有些语法的错误,但这几行字体扭曲的文字却在无声中回荡着直入人心。我的身后是一颗被称为幸存树的高大橡树。浓密的叶子已经有些泛黄,在深秋正午的阳光下哗啦啦地响,应着公园另一侧纪念栅栏上系满的花束和飘带似乎在为亡灵叹息…
不善于或怯于纪念的民族其实是没有前途的,也不会为子孙和外人所尊敬。回首看,我在世界上已经参观过几个为惨剧而建的纪念馆了:波兰的奥茨威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纽约的世贸遗址。这个纪念馆规模不算大,遇难人数也不可与其他几处同日而语,但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座纪念馆在宁静中表达着深沉的悲伤。Terry 和同事们为我这位外来客的安排,也让我惊奇和佩服。后来的十二月初,在朋友的协助下,我安排了一个中美青年团体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访问。陪着我的美国朋友在那座纪念世纪惨剧的园子缓慢地行走,与他们谈起许多人未曾了解的日本刺刀下中国平民的惨剧,我找到了一点当初Terry 的心情。也想到了我们其实还有更多需要树立的纪念碑。。。,扪心问,我们是善于和敢于纪念的民族吗?
http://www.oklahomacitynationalmemorial.org/uploads/images/large/memo_icon_org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