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商银行这些年

(2020-11-14 09:38:11)
标签:

招商银行

民生银行

兴业银行

北京银行

核心竞争力

分类: 证券分析

作为一个老银粉,再写自己最后一篇关于银行的文章吧。就谈谈招商银行的事情。目前,招商银行被奉为银行的楷模,估值远高于其他银行。历史上,招商银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尊奉为优秀银行的代表,对招商银行,每个人都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分析。现在回顾一下,看看那些分析对不对,以及招商银行究竟有何种优势,是否能够被我们掌握,我认为对于投资的进步,还是有不小的意义的。

 

最初,招商银行刚刚上市,那时是九十年代,招商银行的坏账率非常非常高,贷款中几乎全部是坏账。上世纪的那些年,招商银行通过快速的增长,以及每年较高的计提,经过好几年才把这个坏账率降低下来。当然,我相信老银粉中愿意跟我一样翻这种老黄历的人不太多,大家都喜欢关注当下的事情。

 

然后,马尉华的时代,那时招商银行倾向于做零售业务。当然了,当时的零售业务成本非常高,所以招商银行的管理费用率很高,当时招行的ROE只是一般的水平吧,甚至低于其他银行,这个时候,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一样,是通过较低的坏账计提来掩饰其盈利能力一般的真相来欺骗投资者的。招商银行被追捧,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当时大家给出的理由是招商银行的存款成本低,毛利率高。我大概是第一个指出来招商银行的存款成本应该加上业务费用的人,我指出如果算上业务费,招商银行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在马尉华的时代,招商银行被奉为优秀银行的代表,估值被炒作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云蒙大约就是受这个风潮的影响,买入了招商银行,开始了她的长期抗战,越跌越买。但是招商银行的估值虽然高,零售业务看起来好像是很好,但是论起来业绩的增长,以及ROE,都比不上兴业,民生,浦发等银行,所以,招商银行的估值不断下降,股价不断下降。实际上,当时零售金融业务成本高,并没有显出来很大的优势。当时虽然我质疑招商银行,是银粉中的另类,和银粉闹了很多争执。


然后就来到了兴业银行把贷款伪装成同业资产扩大规模的时代。这时,各个银行纷纷跟进,其中就包括招商银行。当时由于兴业银行有极高的ROE,于是出现了不少的兴业粉,我是当时第一个也是极少数几个站出来质疑兴业逃避监管,制造金融风险的人,于是也就出现了后来央行和兴业博弈的事情,还酿成了不小的资金市场的危机。招商银行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估值变到最低,这大约是2014年的时候,而兴业银行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较快的由业绩推动的上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很多投资者成了兴业粉,纷纷出来支持兴业银行。即使到了现在,还有一些人出来说他们当年持有兴业赚了多少钱。这些人中,还有不少我曾经很欣赏的投资者。现在看来,这些投资者并没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其实他们只是喜欢高ROE罢了。那么他们后来又是如何在兴业银行被查处前及时退出的呢?网络上很多人的操作,都是神操作,然而看他们的分析水平,却是一般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文章,需要看他们的逻辑而不是他们声称的结果的原因。而后一些年,央行的博弈赢了,兴业的模式失败,就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下跌。

 

接着,招商就出现了更好的玩法,就是用表外的形式来逃避监管继续垒规模,用手续费的形式来收取利息,这个被mario称为大杀器,称别的银行学不来。当然,仅仅过了不到一年时间,他就逃跑了,看空银行了。此后,银粉逐渐凋零,其中的原因呢,就是这时来到了2015年左右,出现了产能过剩危机,银行业的利润停止增长,ROE下降,于是很多银粉就逃走了。


这时,突然冒出来了一些新的银粉,以及一直坚持的云蒙,他们的分析路子我一直看不懂,这些人的财报分析能力更弱,更好哗众取宠。这些年,银行的坏账大量产生,不断计提大量的坏账准备,ROE不断下降,在这个时候,招行暴露了风控能力极其低下的劣势,因为此时,招商银行的不良生成率处于银行中的中上水平。这个时候,招商银行换了行长。从这个时候起,招商银行确实出现了一些其他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其一,靠央企获得了大量的低成本存款。其二,出售了大量的理财产品,收取了大量的手续费,还附带得到了不少的活期存款。第三,出现了很多credit贷款,利率很高。


那么,这一切是否有迹可循?我承认,我是没有预测到的。首先,在招商开拓零售的时候,零售并不暴利,第二,为什么只有招商能够榜上央企,其他银行就榜不上呢?这其中的逻辑恐怕并非正常的商业逻辑所能解释的。第三,招商银行的盈利模式其实一直在快速摇摆,譬如它曾经学习兴业搞过同业业务,曾经搞过非标表外理财。很快就又榜了央企。我自己一直无法抓住招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到底何在,如果让我现在来说,我觉得就是长袖善舞,善于调头。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银行,四大行的业务一直都是中规中居,就是搞存贷款业务,或者搞一些租赁业务,保险业务等金融类的拓展业务,或许是这些银行的规模太大,无法靠榜央企等小规模的业务来获得大的好处。那么其他股份行呢?这些银行的竞争力,是来自企业本身对某个业务的精湛程度吗?譬如兴业银行,其实他背后有福建省的强力保护,以至于可以和央行掰手腕。我们看到,那些真的搞核心竞争力的银行,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好处,譬如当初搞零售的招商,后来搞小微的民生,搞银银平台的兴业,这些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努力,后来其实就是一地鸡毛,暂时或许被市场追捧,但是事后并没有获得成功。

 

好的客户基础是成功的关键。但是最初的时候,北京银行具有更好的客户基础,央企的总部基本都是其客户,而且北京具有最好的中产阶级,但是其并没有表现出最好的竞争优势。招商银行最初喜欢开拓中产阶级作为其客户,但是这些中产阶级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至于近些年开拓的服务于超富阶层的私人银行,这是各大银行同时开拓的,而近些年来开拓央企去拉存款,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那么为什么招商银行能够成功开拓这些客户呢?我认为或许其背后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譬如有什么较大的后台,或者做了别的银行不能做的幕后交易)。就好比当初央行与兴业博弈,我一直认为兴业银行无力对抗央行,或许会面临极大的惩处,但是事实是很久之后央行才赢,而且兴业也没有受到任何惩处。我们不由得想起保险业曾经的安邦,是如何迅速崛起的。

 

因此,作为老银粉,我在银行业务上其实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也看出了一些其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也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但是我确实没有发现招商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所以我也就没有抓住这个最好的牟利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