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问水集》郇如启序:水韵飘逸随态生姿
(2022-03-25 14:01:50)分类: 《曼参园丛稿》 |
《齐鲁问水集》郇如启序:水韵飘逸 随态生姿
党同如者,可谓亲水亲大自然之诗人。其以大型水库为题裁创作的系列五律诗,堪属诗词界之首创。名曰《齐鲁问水集》的一个“问”字,不由使读者触发跋山涉水、寻库探幽之思绪,继而氤氲起琼露润心,清风拂面之快感。感其诗之精炼涵养,觉其人之勤奋博览,叹其所彰水世界之波澜壮阔、浩瀚无垠,仿佛魄倾魂往一般矣。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党同如先生所乐之水乃齐鲁大型水库之水,斯则河流之暂憩处或归宿处,曰人工之湖尔。遥想淫雨连绵之日,洪水泛滥,幼禾沤稍,水库则敞胸怀容无羁之洪流;田地龟裂,禾苗焦枯,水库则以慷慨之势奔流清波而缓旱解愁。夏涝秋旱赖其调节,人畜禽兽靠其滋养,花虫草木依其泽润。如果说水乃生命之源,成就了生灵,那么水库之水,则为存储生命之本根也。
党同如先生诗中之大型水库,实则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足证其建国之初一代人心血之付出。时值兴水利之高潮,农业命脉之箴言萦耳,欣喜决策者、规划者将大型水库之宏图在齐鲁大地布局。其多置于旷野、农田广袤之处,以利调解水源,灌溉排洪。为将水库版图在诗中立体展现,作者足迹几乎踏遍水库周围之山川河流,尽其所能地搜集其历史、人文传说。足见其乐水之情怀,亲水之脚步。君不见,其立足坝上望白帆点点,赏碧波荡漾;君不见,其迎风观浪,辨清涛浊流,心地坦然;君不见,其徜徉水岸,遐思随流水而行,穿越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悠悠诗韵在脑海联翩;君不见,其透过史料、乡村野老之阐述,眼前浮现肩挑人抬之建坝场景,心中浑然一股豪气徐徐升腾……
《齐鲁问水集》所列三十九座水库,皆集农田灌溉、人畜饮水、文化旅游于一体,姿耀齐鲁,声名赫赫。围绕三十九座水库所辑五律诗作三百八十四首,可谓首首饱蘸琼露,首首氤氲水韵。读之,则有沁肺润腑,舒肌壮骨之惬意;细品,则生酷暑拥雪,寒冬抱炉之心境;回味,则周身荡漾水韵,宛如重回母体独享那份呵护与温存。感觉得出《齐鲁问水集》寓情怀雨露而升,于惬意浪漫处而解悟人生之真谛。
随诗意而生幻觉,脑海不由浮现徐霞客之身形,抗尘走俗于禹甸,溯本求根于神州……而今与先贤携手者乃党同如也,胸怀激情,陶醉于山水,怡情于人文,溯源于历史,着眼于当下。那素本赋予灵性之水,便从盘古之疾吼声里冲击,从大禹之神铲下翻腾,从子孙或渴盼或无奈中泛起涟漪,于是党同如先生肩头潜入一份使命与担当——寻水,问水,在恣意里呵护水之魂,吟咏水之韵。
党同如先生之五律诗,水韵萦绕,笔调清新,携读者于诗意里领略赏心悦目之美。《齐鲁问水集》所述峡山水库,作者不惜笔墨赋诗十二首,每首皆含敬畏与赏誉之情。五律《峡山湖》描绘出峡山水库之宏伟气象,自然风光。其动静相彰,即景优美,可谓抒诗意而奔放,寓神韵而横前。“潍南湖水碧,云影照波间。骊蚌封韩坝,蛟龙锁峡山。人工垂大薮,天意起长关。城市甘泉液,鸥翔野鸟闲。”诗中意趣横生,犹如仙境。作者所览之大型水库皆可称人工之湖,湖边垂柳、芦苇摇曳生姿,湖中之岛白鹭栖息,一派醉人之景。而迁徙岸畔之移民则岁月回眸,对故地心怀眷恋,此情此景,作者于《七里兰岛》诗里呈艺术之再现。“移民孤岛在,兀立水中央。渔鸟栖群树,村翁恋故乡。扁舟常牵绊,野菊自芬芳。一片汪洋海,阴晴日月长。”诗中“孤岛、渔鸟、村翁、扁舟、野菊”等物象汇聚为水乡之长卷,徐徐舒展,鲜活扑面。若身临其境,睹景遐思,给人精神之愉悦。
五律《墙夼水库》上阙描述出墙夼水库之霸气和雄威:“湾收三市界,潍水出箕山。伏虎沂蒙左,缚龙莒鲁间。”下阙则彰显出湖水之静谧与清闲:“鸳鸯湖顾盼,姊妹坝联环。墙夼明珠艳,齐南渔鸟闲。”诗作在“伏虎”“缚龙”之雷霆闪电间,笔锋倏忽而急转,平心静气推出“鸳鸯湖”“姊妹坝”“渔鸟闲”之幽静场景,使得虚静与惊动达到了和谐统一,让人不由击节赞叹。《锦绣川》一诗则与《墙夼水库》异曲同工,达到动静结合,且渐入高境。“三川流最北,锦绣画屏颜。泉汇蟠龙水,景归卧虎山。秋林红叶美,春涧野花闲。石罅生松柏,禽鸣鸟不还”。一幅靓丽之自然画卷展于眼前。诗家说:诗作之美在于立意,立意在乎作者之诗情涵养,涵养之高低反映出诗作之高下。而那些四平八稳、不经锤炼之作几乎毫无立意可言,读之则味同嚼蜡,难以吸引读者。党同如先生之诗作在立意上敢于剑走偏锋、并适当偏执,其诗中暗藏波澜,避免了同一题材诗作之平淡甚而平庸,足见其诗情涵养之高。诗作五律《石岛湾》:“胶东天海望,石岛斥山阿。浪静开渔港,风平掛雨蓑。飞帆难刻画,丽景费吟哦。百舸繁商客,犁波贯织梭。”以风平浪静之场景,刻画出气清景明,繁荣和谐湖湾之景色,写法上力戒平淡,有耳目一新之感。
水库唯有容纳周边之河流、山溪始愈显浩瀚,河流、山溪乃水库之供给血液,湿地乃水库河流所孕育,山峦乃水之骨骼。作者问水不止问水库之水,亦问与水库关联之千丝万缕之水,以使诗作拓展外延而充实内涵,昭示诗境之高度及宽度。试看党同如先生笔下河流水库连缀成章,奔涌而出,诗意盎然,何其壮观矣。大汶河乃东平湖水库之主要水源,东平湖水库列《齐鲁问水集》之首卷,其诗肌骨丰盈,魅力悠远;其意则起伏跌宕,气势恢宏;所列首位当之无愧尔。“济南唯泰岱,汶水出莱芜。四渎东驱众,一流西去孤。座湾堽坝险,迎溜戴村虞。近岸飞凫远,清河入大湖。”(《大汶河》)。其诗意大气磅礴,撞人心扉。一条激浊扬清,荡气回肠之大汶河雄姿展现于眼前,以此陡增东平湖水库之恢弘气势,不由令人击掌赞叹!
山为骨,水为魂。作者对水库周边山峦之描述,亦气象俨然,不失风骨。梁山乃诗作所涉之首山,文学名著《水浒传》中英雄豪杰之落脚点,人文传说浓厚,作者运深情笔墨于诗中,表达出思维之理智,情感之爱憎:“决河遗水域,巨浸绕梁山。抗暴施仁政,安良佩锦纶。口碑喧啸聚,野史纪斑斓。千古英雄地,东平扮美颜。”(《梁山泊》)。湖绕梁山,英雄集聚,抗暴安良,即使是传说,仍令人感怀难忘。作者一番构思,引得传说浪涌,英雄豪气扑面而来,从而速成豪杰配山水,山水增豪气之神往。
湿地乃大地之肾。作者笔下之湿地充满生机与活力,实则生物之荟萃,野物之天堂。“巡游潍汶岸,沙渚起飞凫。富集藏岚岛,膏腴拥翠湖。停车观雁鸭,漫步辨菖蒲。垂柳牵衣袖,牟山握瑾瑜”(《拥翠湖湿地公园》)。真个是写景抒情,妙造自然。领略诗意,感怀诗情,清辞雅韵,勾人遐思。读后便幻觉自己着轻履,携游伴,徜徉于湿地,不经意来个深呼吸,那份爽快无以言表,陶醉其中,岂不快哉!
党同如先生之问水集,不仅有宏阔之境界,更有纵深之追溯。于左右逢源中感怀人文,遥忆历史,景色则愈加灵动飘逸,气韵连贯,乃为推景物于眼前,含深邃于言中之手法。尧王遗迹乃日照水库附近之远古遗存,在描述日照水库中,带读者游览尧王遗迹,增添了水韵之厚重感。“尧王遗盛世,腾拜太阳神。击壤歌山海,测天育子民。开明兴鸟族,勤政富夷人。不剪茅茨帝,河边自抱薪。”诗作于怀古中洋溢妙言警语,有言近旨远之意也。跋山水库誉为“沂蒙母亲湖”,其溢洪闸下游有旧石器文化遗址,文化底蕴深厚。“南洼藏鹿角,化石古遗存。黏土床温厚,生灵迹突奔。猿人师造物,鸟兽主乾坤。器欲何相似,澄波照古邨”(《南洼洞旧石器遗址》)。以寻史之墨,阐述这一遗迹,展现出沂蒙母亲湖之历史、人文之厚重。沂源猿人遗址发现于田庄水库附近,作者穿过远古之雾,将遗址与现实结合,思维在遣怀里驰骋:“沂源新考古,洞府问秦津。发见惊三界,计时数万春。土门牙碳化,石器骨嶙峋。山左猿人老,基因辨祖亲”(《沂源猿人遗址》)。古人皆知寻水而居,远古之祖何尝不如斯?现代之人又何尝不如斯?
气往轹古,词来切今。党同如先生咏水诗切时代脉搏而共振,揽时代风貌与现实之状而同频。“云明山色异,恍惚入仙乡。石屋临街静,龙槐新叶芳。田园多野趣,院落尽空堂。儿女归城镇,留爹守老娘”(《云明山》)。诗作折射出农村空巢现象,引人深思。《湖西七彩田园综合体》则反映出实施惠农政策后,田园之新变化。“田园多野趣,百草驻乡愁。里社增产业,湖滨做旅游。名医墙上列,杂货岸边浮。振兴移民事,三农待共筹。”民俗旅游乃近来所兴起,城乡互动交流,民俗在文旅之簇拥里愈显浓郁:“乡村新样板,泽被石家庄。路直田林密,楼高礼俗方。农家迎海客,夷衽敛华堂。朴厚牟山麓,凌河扮靓妆”(《民俗旅游石家庄村》)。诗中所描述新颖之民俗,诱人向往。
承高雅之传统,握时代之脉搏。党同如先生万里步履,两载精耕,终于平凡中见其真性。《齐鲁问水集》乃以诗之形式系统描述齐鲁大型水库风貌之佳作,其内涵丰富,格调高远,运笔精熟,乃齐鲁水韵之荟萃,值得品读。借此《齐鲁问水集》出版之际,谨赋五律以贺:
问水胸襟阔,诗情自率真。
波光拂柳意,水韵慰风尘。
赴履千程路,欣弹万古琴。
谁言征旅苦,湖畔忆功勋。
2021,12,25
【作者简介】郇如启,男、汉族,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临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沂蒙诗词》副主编,沂蒙文艺奖获得者。出版辞赋集《赋苑青青》(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