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城——《情怀已死》书评

(2010-04-22 02:21:19)
标签:

香港

情怀已死

程灵素

杂谈

分类: 连朝语不息

卡尔维诺说:“当我们在谈论某座城市时,我们在失去它。”

 

一座岛,一座城 ,许多人。绵延历史,几许忆及。

 

最早接触到香港,是通过一本写民国政要江湖大佬的书,才知道那个时候离我们如此遥远的一座城,有如此骨肉相连的过去。那个时候的香港,是一座掩埋了许多人锦绣华年的坟墓。

 

隔海相望。还是能捕捉许多繁华身影。他们是时代转身时抖落的金粉,遗落的衣香鬓影,旧时光缠绵纠结的金丝银线,一如孟小冬和梅兰芳的绝唱。许多人借它遁老,如杜月笙。许多人借它远游,终生不返,如张爱玲。许多人借它回归,如梅兰芳,马连良。还有更多的人,在此下落不明。家国之内,千里之外。易代之时,政局动荡,许多人对新政府没有认识,难生信心,又因着自己复杂的过往,怕被秋后算账,掘坟鞭尸,遂纷纷逃遁,舍弃在大陆辛苦经营的一切,携家带口,包裹细软来到此地。无可否认,是大陆当时的混乱,造就了香港这座离岛最初的繁华。

 

许多人纷纷涌入,安营扎寨,丰富着香港的历史——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人是犹疑不安的,城是动荡孤绝的。太多主观客观的因素左右着它,牵制着它,香港就这样被动地成了一个孤儿。亦是通过文字,通过张爱玲的文字,经由她锦缎孤帆的送渡,年少寡闻的我才知道香港是什么样子:它有咸湿的海风,茂盛丰饶的南洋植被,蜿蜒不绝的海湾山路,骑楼洋房,招摇的霓虹灯,滴滴作响的过马路提示音和古董车,以及当时在内地根本看不见的高楼大厦。那里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带着老派的矜持、礼数,华丽和颓唐。每一个老人,每一个家庭都可能是一个拥有着惊心过往。

 

是的,香港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过去,说不尽道不完的地方。它美艳动人又满怀沧桑。它曾是我想去探究又到不了的远方。

 

当我在北京的高楼上就着零星灯火,夜读程灵素的《情怀已死》,前尘旧事又潜回心里。我知道自己无可救药的老了,人老的一个特征不是身体衰病,精力不济,而是开始习惯回忆,追索旧事,感慨着情怀不再。

 

很快的,八零后也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八零后也有了怀旧的情结,伤感的过往。原先我们一直被批驳,被说成是无根无责任感的一代——与旧文化断裂,新事物也没有九零后零零后接触的那么彻底。真的是这样吗?只有当我们回忆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不知不觉的,我们也拥有了这么多过去。这些过去,与过去藕断丝连。

 

上一辈人之于我们的质疑,一如我们对香港。好与不好,不是那么清楚分明,爱恨都来不及辩解,只能留待时光去证明。

 

这些年我频繁地来往香港,有时候是去看朋友,有时候是去购物闲逛。我喜欢香港电影,香港文学的精简利落,香港文化人的独立和纯粹。一直以来,我去到香港都没有特别激动,只觉得亲切。漫步街头,寻街访巷。真好,我看见了另一种中国人。他们是很先进,但他们更守旧。朋友在香港结婚,我去观礼,看到繁复的婚礼细节。满堂的亲眷,觉得温暖振奋,这才是中国的家族礼数,结婚就应该这样,恭恭敬敬斟茶递水,和和气气封赠红包。

 

我更喜欢它的繁忙朴实,坐在海边想想心事。去书店买一大堆想看的书,然后对着繁体竖版看得头昏眼花。在茶餐厅和阿叔用粤语简单对话,跟他们说话,你会知道,香港有今日,绝不仅仅因为当年内地人带去的大量财富。香港人,有着坚毅的生存哲学,他们勤力,专注,踏实。有许多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只开一家店,七老八十还在店里招待客人。他们不觉得自己老,也不觉得自己年轻。仍旧一日一日,做自己的事。这种态度,在内地真不多见。年轻人总觉得年轻可以挥霍,肆意妄为。老人家则伤感来日无多,无所事事。

 

香港人的生活可以很快,可以很慢。快的时候争分夺秒,电梯运行都比内地快,慢的时候,他们固守旧城,坚持传统,悠悠闲闲坐茶楼,赶庙会,听粤剧,拜黄大仙。

 

不为娱乐,不恋明星。对香港这座城,一直有太深的念想,当身边许多的城市都黯然失色时,唯独它还活色生香。当我可以自由来去,平视这座城的时候,我对它更为欣赏。张爱玲说,传奇里的人,往往不会知道自己成为传奇,香港的好处是。它是传奇,却不自诩得意,是触手可及,又捉摸不透,它没有高杳到遥不可及。所以它是传奇,不是传说。

 

程灵素的这本书,最令我砰然心动的是两个词:“情怀已死”和“下落不明”。香港人人可谈,人人可去,非程灵素这样内心温柔的人,写不出这样浓情的书。非是程灵素这般情怀坚定的人,不会与时光对峙,将回忆捍卫得如此完美。

 

金庸的小说里。程灵素是令人惋惜的女子。这是一个不漂亮却生动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女子,她聪明灵慧、耐性十足、默默地对深爱的人付出。正因为她付出的不着痕迹,得不到男人的回应和肯定。这样的女子,虽然冰雪聪明,却始终是感情中的弱势群体,流落出浓浓的失落感,现世的感情里,有很多出色的女子同样陷于“程灵素”式的感情困局。此生只为一人去,而这人却远游在外,苦心慕恋着别家打马经过的少女。

 

我相信正是对这些女子有悲悯之心,才使得这个叫“程灵素”的女子写出这些情怀深远的文字。在她笔下,明星女子也是邻家女子。可以把酒言欢,言伤,倾谈心事。光芒万丈的背后,是深渊叵测。我们有,她们也有,疲惫不堪,遇人不淑的时候。香港只是个载体,一杯暖茶,供我们坐下来检点心事。

 

星光杳淡啊来日方长。岁月的更漏就在耳边响。来来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献给时光的祭书。写给七零后的笑忘书,写给八零后的给自己的情书。当我们在谈论别人的时候,要料想到,有一天,我们同样会被别人谈论着。

 

文化就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深入发肤的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是传奇里的人。即使有一天我们也一样下落不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蓝布印花
后一篇:谨慎出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