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陈老师在咱陈家大院写作培训群推行学习委员轮流值班授课制度以来,我是感觉面前嗖地打开了一部写作的大百科全书,各派高手的独门秘籍呈现眼前,欣喜激动、应接不暇。
文学师兄主讲的“段子”,在开讲前就已经热心地指导同学发表了,没想到短短的篇幅不掌握好技巧的话就没有可读性,看似那么简单地添了一句话,整篇却能神奇地顷刻生辉。
还有杨部长的新闻写作及投稿经验、曾贵超的时评、王玉龙的美食文以爱情亲子文、卢国斌讲的个人写作水平提升经验等,师兄们个个精心备课、细致讲解、苦口婆心、倾囊相授。
上课时我都很激动,可几个星期过去了,却没能跟步写上一篇师兄布置的作业,甚至老师布置的主课作业也没能及时交上,写出来的几篇交给陈老师的作业也总打不了高分。
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进步飞速、接连上稿,看着师兄师姐的文章一篇篇引经据典、优美动人,心里一边着急,一边总为自己的忙碌找理由。
最了解我们学员心态的莫过于陈老师,老师第六课带我们重温了国斌师兄的讲义,其中提到很多名家如鲁迅、巴金、茅盾等都有惊人的背诵数量。国斌师兄本人,一个五一黄金假期阅读量达300万字。
而本人上月有幸参加陈老师在长沙的面授时,就见识了老师现场背诵过大段的佛经和《圣经》,其写的长篇小说《玛雅星空》是在看了700多本天文书籍后完成的。
“一万小时定律”理论体系所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同样一天24小时,陈老师可以在上班之余进行写作授课、接朋会友、写长篇小说,每天还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说到时间管理,对几岁大的小孩子做事情拖拉,我往往能看得真切,并一再强调不要浪费时间。而我每天忙碌,没有用心对时间进行管理,同样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惭愧之至!
在此对自己表个态:陈老师、各位师兄的宝典在手,我一定要多花时间阅读、背诵、勤记读书笔记、摘抄并且多写,才能真正将写作的智慧之水替换掉我原杯里的无用之浊水。
如迟迟不付储行动,屡次宝山空回,只会眼睁睁地看着勤奋的同学一天天进步,空悲切!(刘伶俐)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工作期间我不能上外网,所以各位班委的课程,我只能晚上或者周末的时候打印出来看。时评、段子、亲子文、旅游稿……
在班委们的引领下,我就像一个刚进城的乡下人在欣赏城市里纷繁美妙的风景。在叹为观止的同时,觉得自己的眼界和知识储备得那么的有限。这让我在自卑中,激发了无限多充实自己的渴望。
在常住人口只有5万的小县城生活,周围的人大都是喜欢这里优美安逸的环境以及与世无争的生活,同时也面临着接触到的人和事过于狭隘的问题。
从大学毕业回到老家工作已经五年了,五年期间我收获了家庭,从女孩荣升为母亲,同时也变成了一只井底之蛙。
在这里,我写字的那点三脚猫功夫,早就传得神乎其神,只因我是系统内部的省、市、县级刊物发表过一些文章。
而我自知水平有限,对于外界的赞赏表现出无比的心虚。我想跳出这个狭小的视角,从外面是世界汲取更多的养分和力量,让自己热爱写字的热情永不消退,于是有了与陈家大院的缘分。
我想,我的杯子里盛的只是不经意间从河滩旁边舀来的水,里面还夹杂着泥沙,甚至水草,浑浊不堪且拿不出手。唯有倒掉,保持空杯,再在里面重新盛装上甜美的甘泉,才能够令杯子清澈见底。
这甘泉来自于我们可亲可敬的陈老师和班委们的倾囊相授,也来自于自己海绵式的吸收,才能够让杯子的甘泉越装越满。
看到陈老师说自己写《玛雅星空》时,看了700多本相关书籍,坚持每个月看20本左右的书。我想许多同学一定在电脑面前和我一样,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以此来表示对老师的毅力和努力表示莫大的敬仰。
老师和几个班委以及很多师兄师姐,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和榜样。接下来,我也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在老师的引领下用一年的时间打好基础,在工作和带我家宝贝之余,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下面我来讲讲关于时间的话题,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兼职写字的,所以经常感叹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而我们每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能够用来阅读和学习的时间却不一样。关键是看我们是否会利用时间,挤出时间,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延长,拥有更多可用来阅读和写作。
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有成就的人都是非常珍惜时间的。想起蔡澜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时间大盗》。文章里头蔡澜先生说自己长年以来每天最多睡六个小时,比常人每天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少了两个小时。
等于他每天赚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一个月就是六十个小时,等于比别人多活了两天半,每年比人家多三十天,多好啊。而季羡林老先生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他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他起床到人们起来吃早餐的这三个小时完成创作的。
回想起自己青葱的中学时代,父亲总会在我的新书上写下董必武先生的诗:“万里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而自己也曾四点多钟起来看书,也曾在同学们都睡下的时候偷偷躲在卫生间里背单词。
而今的我,也依然可以在我的宝贝进入梦乡之后在书房里看书、写字。如果我们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间大盗”。
从今天起,从此时此刻起,时刻保持一颗空杯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大量阅读,提升写作水平,相信在陈家大院,只要我们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汲取更多的甘泉,实现自己心目中的梦想。(吴丽娟)

古人有云“满招损,谦受益”。虽然这句话我早早就知道并自认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但实际上我一直骄傲自满于自己过去取得的一些小成绩,全然忘记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持一颗空杯的心”。
加入陈家大院以后,看到师兄师姐们竞相发稿,我也曾经羡慕过,嫉妒过,虽然知道自己的水平相差太远,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老师抛出这一期的作业,题目是“保持一颗空杯的心”,我的心被深深击中了,遵循老师的教导去阅读各位师兄师姐的宝贵写作经验。我终于顿悟和明白,一个人,只有将自己放空,像腾空的杯子,才有新的空间可以注入新的流水,而一个人以更低更谦虚的姿态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才能学到更多别人身上有的而自己恰恰不具备的优秀。
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读了卢国斌师兄的写作经验之后,我对这句话的感受特别深刻。我曾经苦恼于自学考试那些难以记诵的唐诗宋词,古文,甚至是枯燥的语法,用师兄们的话来说,这些困扰你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在你写作的时候,成为你的灵感,如雪花般飞纷至来,让你下笔如源头活水,缓缓自流。
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年纪越大,思想习惯各方面已经形成,往往更难接受新的事物,更难做到打破自己原有的陋习,学习新的知识。
而在陈老师身上,在老师为了写出《玛雅星空》一书阅读多达700多本天文书的实例中,老师也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这些学生证明,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年纪,都对事物保持如孩童般地好奇心和求知欲,方能写出真正有历史沉淀感,打动人心的作品。
保持一颗空杯的心,才能让自己永远如初生婴儿般天真不世俗。(刘燕)

今天当我看到老师贴出第六课同学们的作业时,我再也沉不住气了,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因为开课到现在,我还一课作业都没交过,只在开课前交过一篇《18技》的读后感。
加入“陈家大院”近半年了,由最初的热血沸腾到后来的心绪浮躁,再到现在的当头棒喝,可谓是不寻常的心理历程。就像老师说的之前还会写一些东西,加入进来竟什么也不会写了。不想给自己找太多的客观原因,总结一个字——懒。
清贫写作培训班于我来说可谓是相见恨晚。整个群体如一个大家庭,在陈老师的英明带领下,团结友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时时迸发着一股股正能量。群里不时捷报频传,激励着每一个学员汹涌澎湃的心。
尤其是我们可爱的班委们,个个身怀绝技,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等俯首称拜。当我如饥似渴地啃噬着师兄们的精美大餐时,恰如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一时间眼花缭乱,晕头转向。
然后,竟也在恍惚之中写下了一篇美食文和两篇段子,在玉龙师兄和文学师兄精心指导后建议投稿,结果在我充满无限期待后不幸给毙了。其中有个段子武汉晨报回复:来稿已阅,并下载备选。文学师兄说是已采用了,耐心等待即可。呵呵,至今已十多天了,我想大概也给挂了。
眼看着同期学员们一个个发表了处女作,心里实在有点犯急。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四川叙永李莉师姐,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美文,甚至被编辑约稿,着实让我眼红心热,羡慕嫉妒,恨自己不成钢啊。
一时间,我如一只无头苍蝇,找不着北。第六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保持一个颗空杯的心》可谓是良苦用心,及时地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
淡定淡定,我要重新规整自己。基础差,跟着老师的正课走,按时完成每一课作业,抽时间再慢慢琢磨班委们的辅课。边看老师指定的书目,边增加阅读量,坚持作摘抄,每天背诵一些经典文字。努力践行国斌师兄最基础,最质朴的写作真经。把握时间,合理调度,提高效率。
自满使我们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懈怠使我们固步自封,坐失良机。坚决杜绝知了向大雁学飞时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反对拜访南隐禅师的所谓高人的目中无人、傲慢无礼。
让我们时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经常清除心灵的污垢,吐故纳新,不断给心灵“洗澡”。时刻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空杯的心,争取每个学员都能在老师的宝山中寻到属于自己的宝藏。(李小莉)

关于写作,我一直怀揣着一份特殊的情怀。我从小爱读书,爱写作,作文也常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宣读。可是,我几乎没有写作梦。我只知道,写作是我与生俱来的热情,是一颗心延伸向外的终点。
我是敏锐的,仿佛每根汗毛都生着触手;我是善感的,好似每个毛孔都涌动着文字。记得第一次写诗时,我还未长齐门牙,一副凭栏远眺的诗人模样,用了大半篇幅的拼音凑出了一篇打油诗。
第一次写作文时,也无关乎家庭作业,而是偶然观察到一只蜘蛛捕获苍蝇的全过程,有感而发。所以,写作于我,是一个缠绕在心间的美丽灵魂。
因着和写作的这份特殊情感,我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陈家大院,现在想想,也许是她引我而来的吧。我目前的生活似乎同写作并无瓜葛,所以初进陈家大院,我并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想做什么,只是一边上课一边梳理自己。
从每周末的晚课,到周一至周五的早课,渐渐的,我仿佛无意中寻回了一些失落的珍宝,身边的一切也开始明朗起来。
陈家大院确实是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如果说这是一群热爱文字的灵魂紧簇在一起,绽放出的美丽烟花,那么陈老师就像烟火绽开后那空灵的中心,而班委们则是五彩斑斓,热力四射的花火。一切都很美,一切都摄人心魄。
来到这里不久,我就更新了自己的空间签名,引自《庄子•秋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一方面源自我的惭愧,另一方面却很感激那股引我而来的冥冥之力,让我结识了一大批优秀且孜孜不倦的写作者。
也许很多同学会把班委当做海中灯塔,前行榜样吧,可我只觉得他们都是明镜,分明地照见了我热情和骄傲,也照见了我的拙劣和不可一世。
都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总不大赞同。学,旨成长,不在比较,来到陈家大院的每一天,我都更分明地感觉到了胸中涤荡的情感,和血脉中跳动的文字。
师兄师姐毫不吝惜的分享,为所有同学撑起了一片广阔天地,这份空间不仅在外,更是也在内,而我体内的热情也不自觉地自由伸展起来。
心理学讲“空杯心态”,也许正应了佛家的“真空妙有”四字,那颗空杯的心,也许正充盈着你无法预想的成长吧。(彭惠民)

读书做笔记积累知识,这个对于写作大有帮助我有亲身体验,确实好处非凡。
小时候上学老师好像没有讲过知识要积累,十四岁时,我一位十多岁的表弟,现在在某空军司令部任职,他说多读书就是积累知识,他还说上学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有“知识”这么一个东西,但我当时认定“知识”这个东西一定是个好东西,从那以后,我十分爱戴和敬佩我的这位表弟和“知识”
我们家几代人都是不识字的农民,我十三岁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们都说“再见”,我不知道“再见”是什么意思,比我小一岁的表妹告诉我:再见,就是再一次见面的意思。
我吃惊地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东西是作这个用的。五年级还不知道“班主任”是干啥的。当年有人问过我:你们班主任是谁?我说不知道,我只知道谁谁是我的老师。
十三岁那年不知在哪儿弄了一本《女英雄刘胡兰》,读得鼻子一把泪一把,奠定了一生英雄式豪爽的性格,练就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丈夫气概,以致成天和村里的孩子们干架。
后来接着又读了《三侠五义》《岳飞传》《杨家将》等更是了得,十八岁上初二居然拜班里一位男生为师,干脆习武,每天放学不回家,去村庄后面的一片树林地蹲马步,直把本女孩的两条腿蹲成一个大罗圈腿,才心有余悸,弃武从学,后来渐渐收敛一些江湖侠女的风范。
我初中的数学老师比较喜欢读书,我那时读书通常是向他借来的。有一次他多余借给我一本塑料皮做的日记,他没有交代那本日记是做什么用的,我拿过来回到教室翻看了一下,第一页用钢笔涂成三个竖写的字“拾穗集”。
我立马联想到:生产队割完麦子后,我们这些学生们常常在那广阔的田野里拾麦穗,“拾穗集”就是拾麦穗吗?继续往下翻,呵,里面抄了很多优美诗歌和箴言妙语,都是我特别喜欢的。第二天我偷了我们家里的几斤羊毛(谁叫父亲不给我钱),自己不好意思去卖,托邻居家的妹妹帮我卖给供销社,买了一个像老师那样的日记本,从此开始了摘抄生涯。
大概迷恋于书籍的新奇和热闹,导致了只能是初中“研究生”的学位,毕业后回家结婚务农,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初涉人世的艰辛,让我从一个秀气十足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有人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重新从生活的大海里捞起“知识”这两个字,来解读人生,解读命运。
我就这样一边劳作,一边借了些书,十天半个月的读一两页,到现在为止,人家杯子里浑水也是水,我却练就了少半瓶子醋。
以前这半瓶醋酸味发作时,还能写几句话表达一下当时的心情,自从进入陈家大院以后,学习了老师的讲课和阅读《写稿赚钱18技》,还有几位班干部对各种文体的写法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后,这醋好像不发酸了,脑子里空荡荡的,有几天我很着急,自个思谋是不是陈老师的课把我的大脑洗了?
洗了也好,我从零开始,依着老师的说法,狠狠地读书,遇见好的词语拿来自己造一段话,在地里一边剥玉米一边背诵冰心的《谈生命》。嗨,真不赖,居然两天时间记住了大半,而且那感觉真的好极了。以前我可是最怕背诵,两眼盯着字,十天半月记不住一个词。
昨天晚上从地里回来,在手机里读了老师空间同学们的作业,才恍然大悟,我那少半瓶子醋被新学的知识蒸发掉了。眼前摆的是一只崭新的空杯,我要通过我的勤奋和努力,一滴一滴在这杯里装满清净的水!(任俊祥)

细细算来,加入陈家大院已有三月之余,期间按时上课,课后及时交作业,原本以为这样足矣,但在同学们接二连三的文章发表喜讯传来之后,才发觉,自己差太多了。
同样的培训方式,一样接受陈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相同的课程学时,自己缘何就与同学们慢了七八九十拍?难不成自己就是那个“入宝山而空手回”的人么?不甘心,想想王忠礼吧,我又有什么理由空手回呢?
重新翻开下载的课件、聊天记录、班委的授课笔记,才发觉自己当初的方式充其量只能算是在做着一个学生的本分,却不能算上是好学生、优秀学生。
总结自己的不足,一是每次课上完,就丢一边去了,两节课程之间都没有再去翻看这些秘籍,充分发挥了左耳进右耳出的功能,没有耐心去好好看,细细揣摩。
二是老师推荐的书目,丢丢看看,阅读量太少。三是内心太过浮躁,借口工作忙,没有让自己真正的沉下心来,把自己放在这些课件里去提升自己。
看着那些发表文章的同学,心里不是不羡慕,但也明白,再不努力,伴随着同学们成长的只有自己羡慕的目光。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是继续好好听课,认真完成作业。
二是仔细揣摩课件,并多写,将老师授予的技巧慢慢掌握并熟练运用;三是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巴金能背《古文观止》,茅盾能背出红楼梦里的任一篇章,老师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之余每月还要阅读20本书。那么我也这么做,将老师和班委推荐的书目文章多多阅读,然后也开始尝试背诵优美文章和句子。
四是多向班委和师兄师嫂师姐师姐夫们学习。
与其在梦里将梦想畅想千次,不如在陈家大院里努力虚心学习一年。
取一只茶杯,倒尽里面的茶水、茶叶,洗净茶渍,擦干里面不慎遗落的水珠,重新放入茶叶,缓缓倒入热水,看着茶叶在水中慢慢绽放,这样才会茶香飘远,回味悠长。(古民强)

一年以后:知音大院再见赵美萍(图)
盲人学生王忠礼:知音传媒圆梦(图)
学习委员曹文学:写在发稿一百篇之际 学员王珍:陈清贫写作培训班毕业杂想
粟渔首座:青岛笔会段子集锦(组图)
写作班学员李润前演讲稿:为梦想喝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