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爱文学已有十余载,每每看到名家著作,看着那一篇篇优美生动的文字,我就莫名得激动欢喜。偶尔我会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写出这么美丽的文章,什么时候杂志报刊上会出现自己的名字?
可是很惭愧,我一直梦想,没有付诸行动。这些年,我甚少翻阅书籍,如有也是随意翻阅,囫囵吞枣。
自从加入陈家大院,这一切都改变了。仿佛幸运女神降临,让我走进陈家大院这座宝山,这里卧虎藏龙,高手如云,十八般武艺,各有所长。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为了同一个梦想奋斗前进,这可是我多年梦寐以求的!
我们彼此帮助,彼此鼓励。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我重拾梦想,仿佛重生。这次,我觉得梦想如此贴近,万般真实。我决定,将自己这杯平淡无味的白开水倒掉,慢慢沉淀,慢慢酿造成一杯浓厚香醇的美酒。
不知不觉,参加写作班近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面,除了每周日晚老师倾心提供的馋人“正餐”之外,还有各班干部每日无私分享的美味“甜点”。老师悉心教导,前辈倾囊相授,这短暂的两个月我收获颇大,从一个什么也不懂得门外汉,在老师的指引下渐渐走进文学的胡同,真正地学习写作。
我幸福,我开始追梦;我狂欢,我见到成功的曙光。
我目前写作水平偏低,语言不生动,句子不优美,每次作业分数都不高。每天看到同学们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只是默默观看,不敢发言。虽然自卑,但是我不气馁,对于梦想我不抛弃,不放弃。
除了认真学习老师的课件外,我每天都跟紧跟班委的步伐,如饥似渴地学习。我谨记老师所说,大量阅读,摘抄笔记,写日记。再忙我都坚持每天最少看书一小时,把所见所闻记下了再睡觉。
我计算过,如果一天写500字,一年就可写18万字,这可是一本小说的字数!如果我坚持写,十年后我是否可以出版一本散文著作呢?即使没有,我也会有进步。做得永远比说得好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顺着阶梯一步一步的攀登,怎能触摸到蓝天白云,怎能俯瞰大地?
我坚信付出就会有收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不论经历几多岁月,遇到多少风雨,只有坚持心中那份信念,才能迎来丰收的喜悦。
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我将带着梦想的翅膀,在老师的指点下,储存能量,厚积薄发,在辽阔的天空翱翔。期待不久的未来,我这空杯能为大家呈上一杯甘甜可口的美酒。(刘智丹)

文字,就像密林中的枝叶,如此繁盛,就像跳舞的精灵,那样灵动,又像世界上最深的峡谷、最深的海沟,太过深邃。因此,四年后贴着文学学士标签毕业却自知浅见寡闻、胸无点墨的我,坦然踏上一条命运铺好的路——进入一家施工单位,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也得靠写作才能吃一碗好饭。
不是不喜爱写作。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很喜欢写作,那时候作文经常被拿来当作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并代表全年级参加各类作文大赛。但不知什么时候,笔尖上灵动跳跃的文字竟渐渐枯萎、死去,犹如深秋飘零的叶子,落入泥土,却终究不能再起舞。
在这家建筑单位,根据专业,被安排到了综合办公室,对于不懂技术而又不甘心被时间的灰尘掩埋的我,决定用笔尖召唤那些有生命的文字,为我开山辟路。
自加入陈老师的写作班至今半年有余,我就像独行在一条空旷、荒凉却没有尽头的路上,不远处是一条繁花似锦、纷繁美妙的阳光大道,我满眼艳羡,却没有勇气踏上,生怕格格不入的自己破坏了这和谐如画的美景。
每次,看完授课内容都热血沸腾,但真要拿起笔来写,却又不敢面对。我害怕写出来的文字死寂沉沉自己都读不下去,又害怕憋了几百字再也继续下去的思绪。“工作忙”总是成为搪塞自己过意不去的借口。“不恶俗,就在恶俗的路上”,我却在这条路上悠悠然而不知。
今天,学习了第六期的课件及杨师兄《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够投稿发表》的授课,又有一种立刻捧起书来读、拿起笔来写的冲动。
终于,这次我动手了,而内心竟是如此充实和满足。在写作这条路上,我就像无知的孩童,而已经走了很远的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依然那么谦虚好学,大量阅读,勤于练笔。相比之下,我一片空白的脑海,却迟迟不敢执笔,不肯捧起那摞书,羞愧之感难以言表。
好一个空杯的心!它就像一记狠狠的鞭子,精准的打到我的软肋,让我如此清醒,又如此彻痛!它告诉我:只有把杯子中的混杂全部倒掉,才能收获一杯清澈透亮的净水!而我,正需要这样一颗空杯的心。(薛君红)

记得我刚入群的时候,羞赧的我鼓起勇气问清贫老师:“陈老师,我没有写作基础,什么作品也没有发表过,我需要做哪些准备?”那个时候六期还没有开课,清贫老师回答我说:“你什么都不用准备,只要保持好一颗空杯的心,等着我去装满。”
空杯之心?我竟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不禁在心里问自己,到底空杯之心是什么意思?像我这样一个类似井底之蛙的妇人,一篇正经八百的文章都写不出,本来不就是一个空的杯子吗,老师给我说准备好一颗空杯之心是不是有点多余?
不用花心思保持,我想我的杯子已经是空的了。我在心里沾沾自喜,同时也暗暗自嘲,所以当时并没有费精力去好好思考空杯之心的深意。
之后我就开始了毫无压力的学习,时间随着晨昏的交替在慢慢流逝。师兄师姐们频频在群里贴出自己的文章被报刊采用的地址,引来一次次围观和一阵阵赞叹。
新学员曾观凤竟在《知音》杂志上上了稿。还有同是六期的新学员王怡冰,早已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最近竟有两篇文章先后发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再有老师讲到的五期学员李莉师姐,第二课作业就发上了《工人日报》这样的大报,现在更是经常有李莉师姐的时评、影评发表的消息传来,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得到了《光明日报》编辑的约稿……
为什么别人作业能写得好,而我写不好呢?为什么别人能发稿,而我一篇像样地东西也写不出呢?我想除了对文字的敏感和个人的努力程度,这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因素,一种像基础磐石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心态。是心态在整个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不可忽视的作用。
坦白而又惭愧地说,我的心态一直没有摆正过,从而我一直没有践行过空杯之心的道理,所以进步微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为最初我来清贫老师的群里,只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学修养。我给自己定位的最终目标,或者说我将来要成为的人,不是一个报刊写手,我所追求的自认为有生命力的东西,我认为绝不仅仅是发表在报刊上的那些豆腐块,并且我本身也不喜欢写这一类的报刊杂志文章。
而清贫老师做为一个编辑,是指导报刊文章发表的专家,理所当然地会指导我们尽快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事实上清贫老师很精心很负责地言传身教,并且还给了学员们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
上面的一段,写着写着就让我想起了,我百度“空杯心态”时得到的信息: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
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
我自知不佩拿这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来比喻自己,但就我现在的处境给我的感觉,像极了这个故事。因为我有一个未曾实践的文学梦,所以我也就伴随着这个梦有了我的个性,我的爱好,我的偏执。因之好恶,因之偏执,故杯就不空了。
虽是初学者,却没有怀一个初学者的心!无论学习什么,这初学者的心态顶顶重要的。
最初我抱着不认真的态度,可是清贫老师和同学们改变了我。很幸运参加了青岛那次聚会,清贫老师炯炯的目光,渔姐姐的乐观从容,班长的随和,董博士的苦学和分享,润前的《为梦想喝彩》更是让我听得泪流满面。那次聚会让我感动,让我感到美好,值得我回味一生的片段太多了。
现在群里同学们经常交流写作,无论是聊天还是潜水,都会有很多收获,因为陈家大院里充满着正能量。宣扬正能量是新闻和媒体的责任,同时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团队,它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每次收到老师给我批改作业的回复,从字里行间里,我都能感受到清贫老师的负责、认真和对学生的关爱以及无私的教诲,这种感觉就像收到清贫老师寄来书和杂志时,第一次读到老师手写的柔美挺秀的字时的感觉一样,真实而又踏实。
而最近几个星期实行的班委轮流值班制,各位班委各自拿出了自己的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王玉龙师兄对情感、美食、旅游、育儿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擅长,曾贵超师兄对时评的独到见解,曹文学师兄更是把段子写到了极致,理解到了极致,卢国斌师兄以广博的学者形象,谈他对写作的理解,更是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理解和领会,然后到去做和运用,中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的长短完全取决于一种态度,那就是学习的人是不是拥有初学者的心态,也就是清贫老师讲的保持一颗空杯之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决定着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反映到行文上每个人就有自己的风格。
但做为初学者,放下自己自以为是的那一套,按照前辈先贤的套路来走,才是找到自己风格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
没有平时的积累很难写出成绩。通过这次作业我想我已经理解了空杯之心的含义,为文之路我还要学习很多,无论学习什么我都要将这颗空杯之心保持下去。
首先要继续好好体会老师还有班委讲的知识,要不止一遍地看,要做到烂熟于心,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基础。如果连一个几百字的段子,一篇不到千字的短文,都写不好,怎能写出几千字的大稿,怎能写出几万字的中篇,又怎么有资格谈创作?!那不简直是痴人说梦吗!
其次要看清贫老师以及班委推荐的文章书籍,重点书要读到,好书要争取读两遍甚至多遍,经典是值得精读的。我要摒弃以前仅凭爱好看书的习惯,多读经典,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像卢国斌师兄学习,大量阅读。
还要努力做到摘抄和背诵有,虽然摘抄相对容易,可是背诵仿佛对我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记得小学、中学都有课文要求背诵。那时背下来的东西,至今都还有印象,受益匪浅。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溶进自己的血液,循环创新,经由自己的灵魂,诉诸笔端,然后形成自己的文字。
最后,我还要坚持把每天的练笔做好。哪怕是从一个梦境,一段对话,一种心理,一点感悟,一帧风景,一个人物写起,写就会有收获。明天是我坚持练笔的第十九天,让写和读一样做下去,直到变成一种习惯。
保持好空杯之心,做清贫老师的学生,做文字的信徒。(杜鹃)

距陈老师上次讲课布置作业已经五天,现在终于有时间安静下来写这篇文章。这个老师给好的标题,其实也正是我想对自己说的话,因为我发现在进班一个月后,我变得有些许浮躁。
一方面想急功近利像其他新学员一样早点发表作品,一方面又想从老师及师兄师姐的发言和作品中学习经验,等待自己有所积累后再厚积薄发。
保持一颗空杯的心,跟心理学上的归零心态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又重新思考了两个问题。
第一,我为什么要加入写作培训班?
写作同音乐一样,很多人都将其视为梦想,我也是有写做梦的人,这个梦就像是一种心灵的约定一样早已暗藏在了生命的旅途中。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聚精会神地看一部古装剧电视,姐姐好奇地笑着问我在看什么,我说我在看他们对话时怎么组织语言的,当时把她和爸爸妈妈吓了一大跳,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我只对那种打斗场面感兴趣。
初中的时候,我不知为何会莫名其妙地买一个小笔记本,然后从前到后又从后到前写着一些零零散散的语言。我说不清为何要写那些话,但就是感到心中偶尔有些感慨或者叫感悟地东西窜出来,不写到纸上就是浑身不舒服不自在。
而正是这样的一种习惯,不知不觉地延续到了高中乃至大学,甚至到现在。我曾一度厌弃如此的自己,因为我觉得一个男子汉不应如此地多愁善感,甚至不止一次地把那些东西当垃圾丢掉。可是,不知何处来的力量,让这种文字情结一次次地在野火后重生。
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里有两句我很喜欢的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同样,既然热爱文字,何苦要让他成为惹得自己浑身不安的跳蚤,而不成为自己人生途中一抹亮丽别致的风景。
对于大学,对于职场,对于青春,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我都有好多话想说。加入这个培训班,我就是要写那些能发表的被人认可的文字和故事,我就是想要我的声音能被人听见。
第二,在培训班该如何学习?
凡是学习,都要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这进班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我已经差不多了解了老师的教学方法,这种以陈老师为主、以几位班委为辅的集体教学很实用。对学员而讲,信息量更大,实战训练的机会也更多。
从我个人而言,学习上我要做好三点。
一,坚持阅读。读书对于写作就像吃饭一样,不吃饭的人哪来的力气来写作。同时,在读书上也要更有针对性,对于一些能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书,要重复性地进行精读,对于拓宽知识面的书则要大量泛读。
二,坚持练笔。无论作品能否发表,都要坚持练笔,并且要运用授课时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写那些符合报刊杂志要求的文章。
三,坚持学习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写作经验和技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可以说是加入这个培训班的价值所在。正是因为有这些经验做指导,才可以少走弯路,尽早地步入发表作品的轨道。
记得大学时自己曾经写过一句话,一不写作就感到思维的迟钝,一不阅读就感到灵魂的空虚。阅读和写作,虽然常常会因为某些阶段某些事情而被搁浅,但已注定成为了生命中的一条永远的支流。在这条河流中,我是快乐的,也是充满力量的。(吴帅)

那一年,我很迷茫,因喜欢写作,想提高写作水平,我到处寻找老师,无意中看到了“陈清贫写作培训”,我激动不已,事实证明,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受益匪浅。
来到陈家大院已经二个多月了,我的心不再是以前那样惶恐不安,再也不是独自一人走在写作的路上。
在这里,因为有老师认真的教学,有一班优秀负责的班委会,还有一班积极向上的同学,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到温暖,我从心里喜欢上这里。在这里,还有我们的梦……
每当听到老师说:“谁又通过学习写了文章顺利发表了。”我就羡慕不已,心潮澎湃。
每到这时,我也想把我所想所感写下来,可我的头脑里却静不下来,我的心却放不下我那未写完的小说,我有点迷茫,我不知该如何做?如何去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布置的这期作业是《保持一颗空杯的心》,我突然领悟到,不把我那混沌半杯水倒掉,是装不下纯净的水。
每到夜晚,我就想,我来到陈家大院,也就是来学习新的知识,我喜欢写作,随心所欲地写,可我不保持一颗空杯的心,我如何去学到新的知识?老师是那么负责地教我们,我却没有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完成该做的作业。
陈老师为了写长篇小说《玛雅星空》这本书,他看了700多本天文书籍才完成,他还告诉我们,看书一定要记笔记,要背诵大量的优美文章,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天才来自勤奋。
我们班委曹文学,我在老师那里看到他发表了一百篇文章,触动了我的心。原来,他们是那么地努力,坚持不懈地追求,才有现在的成绩。
想起这些,我的内心深深的不安,别再错过这一次的学习机会,别再错过这么好的老师。
我已经轻装上阵了,我从现在起,要好好的听课,记住老师的话,多花时间阅读,背诵好文章,多练笔,做一个有心人。天才来自勤奋,成功在于毅力。我要时刻保持空杯的心,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成功的经验,坚持不懈,让梦想成真。(马晓平)

进写作培训班一年多了,只在《长江日报》和《都市女报》发了一篇段子,在《打工知音》上发了一篇小稿,其它再无突破。当然,这一年以来,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写作不像以前那样困难,那样杂乱。文笔也比以前好,不再那么口语化。但要想发表更多的文章,还要在文笔和立意上狠下功夫。
这一年以来,我是一直在努力的,虽然努力的程度还是不够。到了后期,课程及作业的难度提高,我已跟不上,作业也没有完成。一度,我曾怀疑,难道我真的资质平平?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在文学殿堂的大门外徘徊!我不甘心哪!可如果不是天资有限,那么就一定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近日,六期同学不断传来发表的喜讯,更加确定了我的这种想法。我的学习方法一定有问题!但问题在哪?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卢师兄的课程,似流星划过黑暗的天际,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再一次唤醒了我对文学梦的美丽憧憬!
实践出真知,卢师兄的学习方法是卢师兄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且经过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哲学功底深厚的他还为这些方法找到了哲学原理和依据。
卢师兄的学习方法中的几个要点恰恰都是我所缺乏的。
一是写作激情,我做一件事情,开始时并不缺少激情,但是激情很难持久。因为我耐心不足,在投入一段时间后,难免会怀疑这样的投入到底值不值得,会不会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总是不温不火,理性有余而冲劲不足。
写作是一种创造,若没有激情,没有经过思想火花的喷溅与碰撞,哪来深邃的思想,如何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是精深练习,这是我最为缺乏的。我在面对困难时,常常意志力薄弱,决心不够,所以总是很容易妥协或放弃。解决难题时,总是想分段解决,得过且过,不想一次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完成作业时总想草草了事,蒙混过关,不想反复思考和修改。这样的致命弱点成了我得到精深练习机会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工作和学习中的大敌。我一定要破除障碍,将精深练习坚持到底。
三是摘抄和背诵。大学时代,我也很喜欢摘抄我喜欢的文章,如今,已丢了十几年。当时我也不明白原因,总觉得抄完心里会很满足,原来是对文字有占有欲。为了写出好的文章,我要重新拿起笔,摘抄那些优美的文字。
卢师兄总结道:“背诵是一条通往伟大作家的必经之路——而且,这又是一条那种貌似笨拙颟顸实则最为快捷的通途。”这样快捷的通途如何能不用呢?
还有其他几位班委的学习方法,都有同工异曲之妙,都是各位班委学习的亲身体验和总结。感谢各位班委倾囊相授,所以我一定要保持一颗空杯的心,努力的吸收营养,在文学的土壤上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香甜的果实。(彭大艳)

一年以后:知音大院再见赵美萍(图)
盲人学生王忠礼:知音传媒圆梦(图)
学习委员曹文学:写在发稿一百篇之际 学员王珍:陈清贫写作培训班毕业杂想
粟渔首座:青岛笔会段子集锦(组图)
写作班学员李润前演讲稿:为梦想喝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