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月前,好姐妹极力邀请我进陈清贫老师的写作班,并信誓旦旦跟我肯定:你的文字经过陈老师的好好培训,肯定会变成铅字换来银子的。
我大喜,我这个水平能让文字变票子?带着对姐妹的信任,带着对陈老师的仰视,缴费进群了,加入了写作班这个大家庭。进群之初,兴奋,激动,按老师的要求写了两次作业,第一次75分,离老师所谓发表的80只差5分而已。
这个75分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可是第二次作业,我开始偷懒了,直接把自己的一篇随笔日记发给老师。结果老师的批阅是:“该文信马由缰,完全没有主题,废话连篇……”
我一看,傻了,我真的这么差吗?这篇日记在我自己的QQ空间的反应很好啊,怎么到了老师这里变成了废话连篇?同在写作班的姐妹说:“老师看你的文章是以编辑的身份,以是否能发表为标准来审核。而看你空间的都是朋友、同事,当然评价完全不同。”
接下里的时间,我再也没有写过一次作业。我跟姐妹说:“文字变银子太难了,我还是好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靠谱。”群里同学讨论写作的话题,我向来也是潜水状态。后来好几次授课的时间我都没有上,还私底下和老师调侃:“交作业的人太多了,老师你也太辛苦了,我不写作业,主要是给老师您减轻负担……”
直到今天,我才在群共享里面下载了杨师兄讲课的内容,打开杨师兄的讲义确实让我意外了,我很意外低调的杨师兄,居然有着如此显赫的写作历史。以至于从来不写作业的我,现在临近十二点依然坐在电脑前写读后感。
自认为和杨师兄相对来说还算熟悉,因为是湖北老乡,尽管不曾谋面。但进群不久就觉得这个男人词汇量是很大的,但是也没觉得有其他的什么特殊特别的地方了。尽管也会在网上调侃调侃,但了解并不算太多……我很意外他发表过那么多的文章,更意外他能写出如此多的文章和心得体会。
杨师兄在讲义里说,现在有工作的年轻人写作者来说,发表文章一是给单位看,二是为了证明自己。我特别赞同他的这句话,他的一颗慧眼已经洞察了一切。
说得虚荣一点,我希望文章的发表就是为了给单位看,也许我真的不会在乎那所谓的稿费,我更虚荣的希望在《武汉晚报》的副刊能上能刊登我的名字,于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愿望。
杨师兄毫无保留的给我们分析了给报纸副刊投稿的注意事项,以及应景应时的写文章,激发了我那颗早已放弃的心。有这么好的老师和同学,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不应该奢侈地浪费。
感谢师兄的毫无保留,感谢师兄让这个班里的懒学生重新燃起了激情!(果妈)

天道酬勤 文/俊荣
眼见得老师把同学们的作业都贴了出来,我只有羞愧地把头低啊低,一直低到尘埃里。
这世上但凡任何事情大概都怕“勤奋”二字。老师如此,杨师兄如此,而我不如此。
想老师是何等人物,一代名编,每天日理万机,阅稿无数,仍然笔耕不辍。更可怕的是这个老师不要命,一片红心艳阳天,如此繁忙,还将写作的十八般武艺编辑成书,自办写作班,每日里为同学们精心授课,批改作业。
我原以为这个写作班充其量只是老师的摇钱树,树大招点蜜蜂很正常,酿不酿成蜜全看运气。结果,开班三个月,我发现不是,这个老师不改当兵的本性,和许三多一样,死认真。
他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一定要多写多看多记,威逼利诱我们写作业,把同门师兄师姐请回来传授技艺,鼓励我们时常交流心得体会,作业发多少次他都不嫌烦,写多烂他都要一一批改。我仿佛看见他红着眼睛拿着鞭子赶着我们前进,这片心血任是谁都不忍心辜负。
大概杨师兄的写作神经就是如此被触动的。
再说那杨师兄,我初读他的讲稿,洋洋洒洒 24000字,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师兄不是人啊,简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尘。他有心,用心,虚心,从心路历程、岁月感悟到写作套路无不倾囊相授,可见此人和老师一样是性情中人,更要命的是他是老师勤奋派的正宗传人。
他在文章中写道:“有人问:你时间哪去了?回答是:我很忙啊!事实上,你并没有赶也没有忙,当然是没时间!如果你每天多睡一分钟懒觉,你自然就失去一分钟的时间;如果你每天多聊一分钟的QQ,你自然浪费一分钟时间。”
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每天五点半起床写作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坚持每天看报纸,听新闻,关心时事,才能化平淡为神奇,才能写出题材新,应时应景的好文章。其实杨师兄的成功一点也不稀奇,他只是和老师一样踏踏实实地走在文学的路上,只是天道酬勤,老天不会辜负任何人。
讲完了老师和杨师兄的光辉事迹,再来看看我这只差点退出队伍的蜗牛。其实,蜗牛不是笨,而是懒,业余时间全用在家门口公园湖边的瞎转悠上了,电脑、电视、报纸、杂志统统绝缘了,心里只想空些再空些。结果,白白辜负了老师和师兄的心血。
人说立长志者不可常立志,我只有立志不做那负心人,在这只队伍里多借点光和热。日子每天都是限量版,怎么书写怎么精彩,期翼自己未来能从容地将它浓妆淡抹。

低下来,高上去 文/卿莉
最近工作压力特大,耽误了杨师兄给咱们上的第八课,事后补课。详看这2万多字的课件,了解了杨师兄其人其事,感触颇多。
杨师兄出道较早,当年发表文章无数。出名之后又经商去了,等他回头想重捡文学梦时,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伍,写的文章一篇都发表不了。
这时候的他,已经是某大集团内刊的总编,管理着一二十号人。但他仍然决定拜清贫老师为师(注:清贫老师是杨师兄同乡好友的徒弟),加入写作培训班,沉下心来学习——这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再看与杨师兄同样状况的一个人,杨师兄曾经多次建议他也加入清贫老师的写作培训班。那人却始终拉不下面子,结果一年后,杨师兄发表文章无数,他还是一篇都发表不了。
顾及面子,放不下身段,其实就是给自我设限,让路越走越窄。记得《雾都夜话》里曾讲到一个博士最开始分配到机关,却因为放不下身段,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被迫辞职。
后来出去找工作,也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去做基层业务员,不愿意去做下劳力的事,处处碰璧。最终伦为路边一个摆摊算卦的,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杨师兄低下来,放下身段,使写作之路越走越宽。
当杨师兄又一次获得写作成功之后,他并没有独享,而是把他的写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就像我们的清贫老师一样,把别人也带入金字塔,让别人站得更高时,自己也就越来越高。
杨师兄的写作经验之谈,以及这种先低后高的做人处事态度,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好好学习和领悟。

背景与背影 文/渊文
身为同门,杨师兄在写作这条路上已经走得比较远了。
他受陈清贫老师邀请,在此次授课之写作心得体会上说写作能改变命运,精彩人生。在他所举的众多例子中,确实应证了这一说法。说来惭愧,我最初的写作既不是为了稿费,也不是为了名气,我为的就是能走出农村,到城里来当记者。
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想转行,是允许借调的。我一直这么认为,要想当记者,必得拿出文字上的号召力。为了我人生中的一大追求,我的写作兴趣十分高涨,于是我开始在县级报刊上陆陆续续发表文章。
当我拿着厚厚一叠文章复印件毛遂自荐时,我可没有师兄那么幸运。他幸运地当上了记者,而我却吃了闭门羹。
理由很简单,不是我不够努力,也不是我写得不好,而是不论我写文章写得多么辛苦,都不如人家简简单单地写上两个字:背景。
我于2007年10月份开始投稿,坚持大约一年后,由于“背景”事件中断写作。
我承认我是喜欢写作的。2012年,当我在网上看到陈清贫写作培训班招生简章后,一度偃旗息鼓的我写作欲望苏醒开来——既然写作不能帮助我调动,那我就走专业好了。
作为菜鸟,我在这里斗胆用上“专业”,无非是受师兄的"诱惑"。师兄在此次授课中说:“你要敢于写稿,只有敢写才能成功。”我想:只要我敢想,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怎样才能走好专业?首先就得写好每一篇文章。师兄以自己的文章为范本讲解了很多,这些文章一看那题目我十有八九就知道他文笔的走向,可是为什么自己为文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想我缺少的就是勤奋吧!杨师兄把勤奋当成写稿的必修课,而我在“背景”事件之后仅仅把写作当成选修课,想什么时候动笔就什么时候动笔,不想写就不写。一切随心所欲,连读书也没有坚持过。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何况我很“拙”。天天坚持很勤奋地读书,很勤奋地写作,不分白昼黑夜,风雨无阻,那条品茗阅读,伏案写作的背影在不爱好写作者面前或者那些“背景”面前,无疑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唯有这条背影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背影。一只笔指点着万里江山,上到天,下到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那种驾奴文字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它必得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作支撑。
实力终究是关键的,花无百日红,背景也只能如昙花一现。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你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
第五期写作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之二 第五期写作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一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三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五期常年招生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四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五
写作培训班作业选: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六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五期尚有少量名额,欢迎喜欢写作、有心提高的朋友参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