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中外的8.0级特大地震后,许多朋友,包括我本人在内,都变得喜欢抬头看天、看云了。一夜之间,大家都似乎变成了事后诸葛亮,开始努力地学习着辨认,什么是“地震云”。
据有关书籍介绍,“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橘红色等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度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位置。
其实早在17世纪的中国,我们的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
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曾亲历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带状”、“草绳状”或“宛如长蛇”的怪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谈,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专家们一般都采取综合法。
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但也有的人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虽然掌握了以上知识,但到底什么是“地震云”,估计很多网友和我本人一样,依然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了。目前就网上的大量疑似的“地震云”贴图来看,我个人觉得,那种“带状”、“草绳状”或“宛如长蛇”的怪云,倒更像是飞机拉的烟。
2008年6月21日下午2点40分,我乘坐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3622次航班,从济南飞回武汉。途中,亲眼看见窗外有飞机在拉烟,随后这种一字型长云会慢慢变宽、变厚,变得很像那种传说中的“带状”、“草绳状”或“宛如长蛇”状态的所谓“地震云”。

——飞机舷窗外出现了一字长蛇般的云彩,孤零零地悬在半空。




——这样的“一字云”开始扩散,变宽、变厚。

——一条已经扩散的“一字云”上空,正好看见又有飞机在拉烟。我把它后来的轨迹用视频拍下来了,点这里观看:空中拍摄一字云(视频)。

——可惜本人摄影技术不过关,飞机又在晃动,照片对焦不太准。但上方还是能看清有飞机在拉烟,及其清晰的轨迹线。
到目前为止,我本人虽然不能肯定所有类似这样的“一字云”,都是飞机拉的烟,但至少相当一部分是。所以,大家偶有一见后,似乎也不必过度地惊慌了。
文图: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天地之间结合处,出现奇异的“一线”光亮。

——空中又一次出现了“日晕”,上月出差时也在半空中邂逅了。



——窗外的风景很美,高低起伏的白云,很像大地上的雪景。





——快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了,地面上到处都是水塘和水田。

——6月19日下午5点38分,陈清贫摄于济南历山路。



——6月14日,青岛上空出现七色彩云,经本人观察,应是日晕的“缺口晕”。

陈清贫探秘系列帖
6月14日,青岛上空出现七色彩云
我拍的视频:青岛上空的七色彩云
青岛往事:上世纪的崂山十年之约
青岛宋成勇:十三年见三次的朋友
探秘吉林怪坡:我们的生活很神奇
5月22日,空中遭遇超巨型日冕云
视频:陈清贫拍飞机降落
视频:陈清贫拍飞机起飞
视频:陈清贫拍飞机穿云
视频:青岛上空的七色彩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