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A汤?啥汤?寻解肠胃之匙

(2008-04-04 17:51:31)
标签:

sa汤

啥汤

美食

分类: 闽皖美食
 

   “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的肠胃实际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

 

                                  ——摘于08年3月28日写于《北京青年报》

 

  “这是极端个人化的体验,就像我,一碗汤,吱吱呀呀地开启了我对食物的初始味蕾记忆,那一刻,食欲的大门轰然洞开。”作者阐述的这碗汤,叫“SA汤”,是皖北土菜,常常被写作“啥汤”,“啥”相当于英语中的“THE”,名称得益于宴贵宾时主人被问及汤名,由于汤为别人所做,所以以“那个啥汤”应付。传说乾隆皇帝喝了这个汤以后,捋须夸赞:“此汤非一天一月之功也!”

 

    这是地道的平民小食,“大碗中磕了一个鸡蛋,长筷子打碎,迅即从锅里舀出一勺浓汤,徐徐倒进碗中,蛋花焰火般散开……”汤是用鸡骨架吊出来的,小火慢煨,出锅时采用胡椒调味,端上来是滚烫一大碗,在皖北老家生活过的人,刹那间体会到王者归来。

 

    我能体会这位作者的心情,有时寻找美食就是寻找记忆中熟悉的味道。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早已与早点绝缘了,恰恰是这一碗汤,唤醒了他的沉睡多年的肠胃。就像阿里巴巴喊“芝麻开门”,宝藏的大门会为其打开,喊“扁豆”、“胡萝卜”什么的根本不起作用。阿城写道:“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可能性,随着进入小肠的食物种类的增多,蛋白酶的种类和结构开始形成以至固定。”他还认为“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阿城从生理的角度上进行了一番分析,肠胃对于一盘菜固然如此,人的心态、心理、视觉、情感何尝不是这样的?熟悉的人、习惯的方式……当突然感受不到,人会极其不适应,日常生活的步骤会被打乱。人是这样,物也如此,物理学有一个“惯性定律”,在外力作用下,使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物体会继续保持原来的特性和速度,于是出现了惯性,比如突然刹车,乘客的身体会继续向前倾。

 

   现在,虽然天南海北的美味常见,但是肠胃习惯的还是从小常吃的食物,不管走到哪,如果饮食不习惯,那是真的水土不服,不但人的情绪受到影响,连肠胃都给你找别扭。想是那个少年经风斗雪的天气里,脸上的乳臭未干,沐风栉雨归来,坐上暖和的炕上,母亲的一碗热汤面端上来,多少寒冷和烦恼都丢在了九宵云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热爱烘焙的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