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秋的北京,爱上了芥末

(2006-10-27 19:20:04)

   同屋的女孩,来自天津,八十年代人,是一个美食的爱好者,对于她看好的美食,事必躬亲,去集市上将所有的材料买回来,动手做一做,尝一尝,满意了,可爱的笑一笑。如果不是遇到停电、停水,她是不会去餐馆吃饭的。她读了《贝太厨房》,意犹未尽,兴致勃勃地抄写菜谱,令我想起大学时的美食插曲。

 

       大学时,苦于食堂的菜式不合口味,囊中羞涩,宿舍又不允许使用电锅,于是每天以说为食,厨房的十八般兵器在我们的海侃中飞檐走壁,似乎样样精通,宛如华山论剑,虽然是曲高和寡,过了午夜,同学被我说得越来越饿,眼巴巴地盼着天明。学校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图书馆里不乏有八大菜系的美文,我看得比专业书还要认真,索性借来一个整年的订本,厚厚一摞,看个过瘾,有时,抄写菜谱累了,同学自动请缨代笔。

 

 寒假回家,大年三十那天,我一定要汇报一下成果,于是全家人等到下午五点才吃到我准备好的午饭,虽然家人的褒奖的成份大于抱怨,但是筷子所向不言而喻:我萃取的全国菜系之精华没有达到风卷残云的效果。记得最成功的一个菜是板油冰葫芦,居然没有PK过家乡特色之酸菜炒肉丝。

 

      工作在北京,酸甜苦辣咸的味道都已尝过。有时可以画一个味道,索性不去煎炒烹炸,遥想一番,颇觉惬意,仿佛到了一个山头,“荡胸生层云”,暂时不去“一览众山小”,保持着山头与五岳的距离,亦不去仰止,尽情地享受一番距离之美,这等的快活。

 

天津的女孩严格地做着韩餐,佐餐时买了一小瓶芥末。对于芥末并不陌生,但是很多的韩餐日餐到了我的手中都被改良了,由其是配菜的调味品,我是绝不照搬的。北京的深秋气候干燥,我不偏不倚地邂逅了芥末,食品中放入一点芥末,是别样的清凉,从喉咙一直到脑门、沁到心里都是爽爽的,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印度的咖哩、越南的鱼露、韩国的辣酱和酱汤、中国贵州的酸汤、中国南方的豆豉、中国山西的米醋、日本的芥末、法国葡萄酒、南美的咖啡、德国的啤酒……每一份水土都孕育了精灵,每一个精灵都有一个传说,都是上苍赐予人类的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菜包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