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
星期一
上午在家做了200次推杆的练习,还有7号铁和1号木空挥的练习,下蹲30次,哑铃腕力和臂力的练习100次,小腿力量和平衡力的练习,6分钟跑了1000米,因为受伤,像俯卧撑之类的力量型练习就无法做了。
下午去北湖练球,因为今天阴天,就先去果岭练习。在果岭上做了200次用P杆来切球的练习,分别对着4个不同的旗杆,一组10个球,反复练习,用54度的挖起杆练习高抛的切球100次,另外还做了七八十次沙坑救球练习。
在果岭上练习用P杆切球时,在我旁边也有个球友在练球,我看他用高抛切球的方式总能把球送到洞杯的洞口边上,动作非常轻松熟练,每个球都很准。记得去年我在北湖练球时,就曾碰到过他,因为他切的球总是围着洞口一堆,非常整齐,当时还问他为什么切得这么好,他说是因为经常练习的原因,问了一下,他已经是经常打七十多杆的水平了,很令我钦佩。
今天又碰到他切球,就再次请教,他也向我传授了一些切球的经验。他说我上杆大臂和小臂的夹角太小,也就这个问题在我博客里留过言,我猛然想到,确实有一位博友给我留言说到过这个问题,但是想不起来这位博友的名字了。他说他叫欢乐,这下我想起来了,他常常会给我留言,另外我在年初时也在他的博客里留过言,但因为他的博客写得很少,只在去年有过几篇就没有再写了。
这下顿时感觉很亲切,他说我练球很刻苦,看了我挥杆的动作后,他指出了我上杆时的问题,其实我对自己的上杆一直也不满意,上杆的平面还是有些过平,不够陡立。他看到我的上杆就指出我的右臂夹的过紧,这样造成了上杆动作的不正确,这样也容易造成假转肩的状况,他也给我演示了一下,我觉得他做得确实不错。
欢乐博友认为挥杆有三个很重要的要素:稳定,平衡,节奏。稳定是基础,首先要站得稳,身体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很重要的;然后是平衡,挥杆过程是身体重心转移的过程,一定要保证身体的平衡;最后是节奏,节奏包括上杆的幅度、下杆的时机等,稳定和平衡做好后,有了协调一致的节奏,才能把球真正打好。比如说在上杆到顶点的时候,身体已经有一个下杆的准备,由腿部开始到胯,再完成挥杆,这样身体才会蓄积好击球的动力。
他的动作看起来确实很协调,让人看着很舒服,另外他也讲到其实在准备阶段是有意识的,在挥杆阶段是无意识的,所以叫“有意识的准备,无意识的挥杆”。这个总结很有意思,是很好的一个说法,在准备挥杆的时候,要看自己的站位,握杆,杆面方向等,身体各方面都要有意识的做好这些预备工作,但是等到真正挥杆的时候,因为速度很快,没有时间去思考很多问题,完全就是下意识的过程了。
其实我对他的说法相当的认同,只是自己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另外他也看了我切球的动作,指点我说,很重要的是不能用手去打球,而是要用身体,要用转胯带动杆来击球,并且身体一定要真正的转移过去。
在练习沙坑球的时候,他认为我的动作有一些大,下杆过快,他演示了一下他沙坑球的动作,他击出去的沙子量比较少,动作也显得很轻松,打出去的球效果也很好。当时我和他说,我也曾想过用这个方法来打沙坑球,但我觉得这个动作对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常常会失败。我现在动作,因为打沙量比较大,下杆的力度也大,击球点离球也比较远,这样的话尽管打出去的球距离上比较难把握,但是成功率高,至少可以把球打出去。他也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这也是个必经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不能太高,首先要能够做到,再慢慢体会完善自己的动作。
今天很开心得到高手博友的指点,在果岭上练完后我又去练习场上继续练习,主要用铁杆练了150个球。因为受伤的原因,我也只能练习轻打,最重要的是击球的节奏和下杆收杆动作的完整,但是常常击球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我觉得要真正做到有意识的准备,无意识的挥杆的话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