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课文,教出新意

(2019-09-03 16:51:23)
标签:

观潮

教研

手记

分类: 教路思语
                老课文,教出新意

——我的教研手记

开学第一课,我都是在课堂上。

2019年的新学年,我听的开学第一课是统编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这篇课文在过去十几年都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一篇老课文,放在同样的位置。人文主题都是自然美景,语文核心要素都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不是可以拿着老教案直接上课就行呢?

当然不行!

新旧教材对比,我们发现五大不同点。

一、   对比单元页,新教材目标更清晰

新教材对于人文主题的阐述,直接运用王维《汉江临眺》中的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高度凝练的诗句,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直奔单元主题,学生借助插图自然想到这个单元的内容与山水有关,与景物有关,有大自然有关。教师相机出示本组课文目录,印证学生的推理和猜想,明确本组的单元主题就是自然之美。

新教材对于语文要素的阐述,简简单单,却更聚焦,更简练,让教师更明白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就两条: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阅读要素就是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自然之美。记住这句话,清清楚楚地记住,去落实就好了!

二、   对比会读会写的字,新教材要求更高

在会认读的字中,新教材加了注音,字数较之于老教材的7个字,增加到12个字。

会写的字中,由13个字,增加到15个字。

虽然课文总篇数减少,但是每一课承载的识字写字量增多了。

三、   对比泡泡语,新教材更注重方法指导

老教材: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

新教材:读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来时的样子,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

对比中发现,老教材的叙述注重的是感觉,更务虚,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扶手,亦将想象画面这个语言要素的落地留于形式,或者打不开思路。而新教材则直接引导学生聚焦这段话,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去想象画面,画面就具体起来,多元起来,不仅仅局限于看到的景象。

四、   对比课后题,新教材更注重领会表达和拓展运用

两个版本教材都提出有感情朗读和背诵的要求,都有想象画面的要求。所不同的是,新教材第二题是这样的说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脑海捉弄复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一个题目整合出多个要求:

理清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双线: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大潮。

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多感官的。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交流画面。

新教材第三题是崭新的设计,引入一首古诗,注重拓展和运用,要求分解为:

读古诗:读通,大体了解诗意

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古诗与课文联系起来阅读,怎么对应?可以在充分理解《观潮》词句段基础上,拓展古人描写大潮的诗句,深化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呈现刘禹锡的《浪淘沙》,整体感受与发现,引导学生学生诗句主要写出潮来时和潮去时的壮观景象。抓关键字词,去文中找对应句子,讲清楚理由。

五、   对比语文园地,新教材更聚焦于学习方法

老教材借助小伙伴对话在我的发现中呈现,想象画面的方向依然是侧重于看到。而新教材则多感官阐述,即仿佛看到,听到,闻到,这是多方法落实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更易于学习和教学。

这些教材的变化点,就是备课和教学时需要着力改变的点,要教出新意,此新只在于该教的要教到位。仅以开学第一课为例,温馨提示老师们按要求去教学,不要拿老教案直接教老教材。

 

简要梳理《观潮》一课教学流程

 

1、             单元页和目录,整体了解人文主题、读写要素、本单元课文。

2、             导入激趣,读好课题,可以从天下奇观理解入手引导。

3、             初读感知观潮顺序,抓关键词句江潮还没有来”“潮来了”“潮头奔腾西去理清脉络。

4、             字词学习音形义,聚焦难读难写字,聚焦四字词语想象画面理解读好。

5、             重点探究:

潮来前:自读,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读好心情

时间-地点-景色-人物-心情

小结:最好的时间,最好的地点,最多的人们,最期盼的心情,守候在平静的江面

潮来时:

渲染过渡——自读标画,汇报潮来时的句子——聚焦重点词句谈体会感受,想象画面——小组讨论讲画面——读出体会——配乐合作朗读——试背诵

潮来后:抓关键词自读自悟

6、             对应拓展阅读:“天下奇观”古人用诗歌赞美,拓展古诗句

出示《浪淘沙》读——感受?发现?与课文内容大体一致

对应——找对应词句——说理由

7、             天下奇观怎么形成的呢?资料袋:非连续文本阅读读懂讲明白

8、             随堂检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