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zt]椰子油與棕櫚核油的比較
(2010-12-15 13:14:36)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来转去 |
在小園丁的作品裡,往往棕櫚核油是主要角色,最常出現一句註解便是:
棕櫚核油的刺激性是椰子油的一半!
關於這一點,讓小園丁花點時間作個說明!在製作肥皂的過程中,決定肥皂的軟硬/起泡速度的快慢/衰敗的程度,取決於不同的油,而影響這些油的特性,主要便是來自構成油的脂肪酸!
構成棕櫚核以及椰子油的脂肪酸主要有下列這幾種:
1.月桂酸:飽和脂肪酸/起泡性強/安定以及不易融化變形
2.肉荳簆酸;飽和脂肪酸/起泡性強/安定不易融化變形
3.正辛酸/正癸酸:飽和脂肪酸/無洗淨力/對皮膚有刺激性/容易融化變形
接下來,小園丁引用「前田京子」在「純天然手工香皂」一書裡的脂肪酸表,來作個比較:
|
|
|
|
肉荳簆酸 |
|
|
|
|
|
|
|
|
|
|
所以,從上表可以得知:
棕櫚核油其具有刺激皮膚性質的正辛酸以及正癸酸可以說是椰子油的一半!所以以相同比例的製作方式,就刺激性而言,10%的棕櫚核油往往是10%椰子油的一半
但接下來的問題是:
如果想要製作肥皂的比例上,若是以20%的棕櫚核油取代20%椰子油是否會比較好呢?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我們來需要考慮關於洗淨力所衍生的問題!
●刺激性
隨著棕櫚核油/椰子油加入肥皂的比例越高,其對於皮膚的刺激性相對也就提高!
若以同等配方的角度來看,棕櫚核油就刺激性的考量來看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洗淨力
對於棕櫚核油與椰子油相比來看,其月桂酸以及肉荳簆酸的比例相近,
其對於洗淨力而言,其效能也是不分上下!
然而洗淨力越高的產品,雖然泡沫豐富,清潔效果強!
但同樣的過渡的清潔效果,往往會造成皮膚的乾澀,
對於油性皮膚而言,提高一點洗淨效果,固然可以清除多餘的油垢,
但是過渡的效果,
反而會使的皮膚變的失去滋潤的保護層,使的皮膚越顯乾燥
所以在許多肥皂書的建議,都會建議棕櫚核油或是椰子油,不要超過20%!
一方面避免過渡刺激性,另一方面也是避免過渡的清潔性!
●市售肥皂以及小園丁的經驗談
往往市售的手工香皂,為了硬度以及泡沫豐富的考量,往往將椰子油/棕櫚核油的比例拉高!
一方面避免皂皂易軟,再者也同時創造出豐富泡泡浴的討喜觸感!
但是洗完手之後,便會有一種乾乾觸感,不自覺的想要擦護手霜!
小園丁會建議您:
既然手工香皂最珍貴的在於自然產生出的甘油保濕成分,若因為追求豪華泡泡浴的觸感,
讓洗淨力過渡連保濕的甘油都留不住的話!
那就失去了手工香皂能夠溫和洗淨的意義了!
在過去的經驗上,15%以上便會明顯感受到泡沫豐富但洗完手之後略顯乾澀的現象
12%~10%對於小園丁而言是相當溫和清潔的~
或許小園丁失去一點硬度上的考量,
不過換來溫和清潔的效果是值得的!
或許您會問:對於油性肌膚的建議?
基本上小園丁便是油性肌膚,如果希望有更好的清潔力,可以拉到15%即可!
一切取決於您對於清潔後的考量,不過找出適合自己肌膚的配方,往往勝於觸感所建立的感受上!
晚安,路過此地的旅客。
摘自------台灣小園丁blog